白茅根有没有副作用?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茎叶,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其性味甘、凉,归肺、胃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吐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病症的治疗[1]。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茅根中含有槲皮苷、异槲皮苷、丁香醛、薄荷醇等多种活性成分;白茅根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铜、锌、锰、镍和钼等。白茅根还具有镇静、抗过敏、解痉、抗炎、抗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2-5]。 但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不良反应,那么,白茅根是否会有毒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药典》是如何叙述的——
1.1 毒性 白茅根煎剂对小鼠口服无急性毒性作用,最大给药量可达30g/kg;家兔静脉注射和白鼠腹腔注射亦均未见有毒性反应,但可出现腹泻。
1.2 不良反应 目前尚未发现服用白茅根有明显不良反应的报道。 白茅根是相对比较安全的,除非特殊人群(如孕妇),一般可以放心使用。
其次,我们看看现代药理研究怎么说的——
2.1 对肾脏的影响 朱俊等研究显示,白茅根可显著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保护肾脏功能,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钠氢离子交换蛋白(NHE)和钙ATP酶的表达来发挥保护作用。
2.2 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李玲等研究显示,白茅根可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产生和升高抗氧化酶活性进而起到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效果,从而改善心肌损伤。
2.3 其他方面的作用 刘芳等研究显示,白茅根提取液(1%,v/v)能够促进小鼠脾脏和胰腺β细胞淋巴细胞增生,可能是通过激活T淋巴细胞而发挥作用;白茅根还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对抗肝损伤、清除自由基、抗突变和抗氧化等等。
我们也知道是药三分毒,药物之所以会产生毒性是因为药物本身对人体正常组织有一定的“伤害”作用。但是,大多数药物在正常剂量的前提下使用,其毒性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上有些药物是需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的,如果超量服用就有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例如,地高辛是治疗心衰的常用药物,如果服用不当有可能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