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训练都有哪些?
运动疗法是应用躯体运动能力,通过训练预防、纠正和消除各种运动障碍,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全身代谢过程,促进生长发育并提高机体适应能力的一门学科。 运动治疗在脑损伤的早期就开始进行,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如果存在运动障碍,则应尽早开始评定和康复治疗。
一般认为,婴儿在6个月之前发育较快,6个月以上至3岁,其发育速度较前变慢。对运动行为的干预应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相内进行。超过这个年龄阶段,再实施运动行为治疗可能效果不明显或存在“时过桑榆”之叹。及时、合理地运用运动治疗手段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对于运动治疗的原理研究较多而实际应用的体系并不完善。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对其治疗方法的反应性差异较大,同一年龄阶段的患者其个体之间的差异也较明显,因此应尽可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一)基础训练
1.头控训练 在床上做抬头、低头、侧头、左右转头等练习。
2.姿势反射训练 保持正常体态,预防畸形。如俯卧位时,用玩具在前方吸引患儿,使头部抬起;或用毛巾卷起,置于患儿颊部,刺激口角下皱襞,诱发微笑;还可刺激患儿的手掌、足底,引起抓握、蹬踏等反射动作。
3.肌力训练 增加肌肉张力、肌力和耐力,为下一步的运动训练打基础。可采用按摩、被动运动和协助翻身、坐起、站起及步行等训练。
4.协调训练 用语言、手势、玩具诱导等方法,训练小儿眼球移动、追视、注视,手眼协调、咀嚼、吞咽等一系列训练。
5.认知训练 用图片、实物、游戏等方式,训练小儿的认知能力,如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物、认字、运算、推理等。
6.语言训练 帮助小儿学习发音,建立语音与事物的联系,逐渐进行词汇、句子练习,指导患儿进行阅读理解、口语表达以及写字等训练。 (二)运动功能训练 上述基础训练结束后,根据小儿具体受损情况,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运动训练。主要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的训练。
(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结合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的训练,逐步让患儿学会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刷牙、打扫卫生等,培养独立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