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调增好还是调减好?
“增强”和“减少”是相对的,需要结合具体的策略、风格进行判断。 对于主观选股/择时的策略而言,因为基金经理对持仓的把握是相对灵活的(相对于量化投资中的回测),那么如果某阶段市场表现欠佳,但是策略仍然带来不错的超额收益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策略在那个时候是“增强”了的;反之亦然。 当然,我们这里谈论的都是策略的“宏观”表现,对于微观的个体差异被忽略不计——这必然会造成偏误。策略的“增强”与否也是相对某个基准而言的,除非我们对基准的策略也了如指掌并且可以复制操作,不然的话,谈论“增强”与否其实并无实质意义。
对被动型策略来说就更好说了。当指数表现不佳的时候,我们的策略能够跑赢指数,那就是“增强”了;反之就是“减弱”了。至于到底是否真的增加了收益,减轻了什么风险,则需要更深入地计算跟踪误差等指标来验证。
所以总体来说,对于主动管理能力的衡量,评价一个时间段内策略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正的超额收益率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而考察策略是不是“增强”了或者“减弱”了也没什么实际的意义。 至于你说的“增加”或者“减少”,我个人觉得可能指的是策略的规模(资金量大小)的变化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答案很简单: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基金规模的大小与业绩的好坏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1]。对于高频交易策略、套利策略等来说,过大或者过小的规模都有可能影响策略的性能。而对于某些事件驱动型的策略以及长期的价值策略而言,过大的规模反而是有害的。
总之,我认为基金规模的调整只要不影响策略的正常运作和绩效的发挥,就没有必要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