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情人的生肖是什么生肖?

伏双千伏双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的意思是不是问“农历新年”,或者说是“春节”,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全民节日的,这个全民指的是全国还是世界,如果是全国的话应该是指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因为农历新年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新春伊始之际,被正式写进新宪法里。 不过我很好奇的是,为什么是农历新年而不是阳历新年,因为这可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传承最完整的一个传统节日了(当然其他几个也延续了几千年)。

那为什么要提出“公历化”这一概念呢,因为我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大多数都是记载的阳历纪年(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也就是今天使用的阳历,而以前的农历则称为夏历),虽然民间依旧过农历新年,但是官方开始使用阳历后,很多仪式、庆典都改为阳历进行,例如皇帝的新年寿宴,到清末最后几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都活着的时候,都是阴历年三十在宫里过年,而阳曆正月初一在宫外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节朝贺,同时民间也都按阳历计算日子。

所以严格来说,从清代末年,公历化就开始在官方和部分有文化的人中间悄然流行起来。至于民国期间就更不必说了,当时许多城市都有专门卖洋货的商店,比如上海就有“亨得利”“明珠”等洋行出售手表和西方物品,当时上海人买东西都喜欢用“洋泾浜”英语询价还价,而在南京则流行用拉丁字母拼写的南京普通话(类似于今天的普通话拼音)。那时候的大学里,国文已经不再是科举取士的必考科目,取而代之的是英文,还有物理化学等西学。

那么这里有一个矛盾的点,随着民国期间民族主义高涨,提倡国学的人不少,而新文化运动也让一部分人开始推崇文言文和旧体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推行西方语言和科学?其实这是因为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孱弱并被列强分割领土,让人民感到痛苦的原因不仅仅是列强的武力入侵,还有西方文明的侵扰,导致中国自身文明失传和外域文明入侵双重压力下产生的危机感。

因此那些有志之士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来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但同时又要保留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于是试图通过“复古”方式完成,即所谓的“国学”,同时也包括对汉字字形结构进行改良,因为当时的文盲率确实太高(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然高达70%以上),而汉字又是表意文字,学起来相对难一些,于是有人提出用拼音文字取代汉字的设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