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字五行属什么?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鲲”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字形上半部分是“魚”,下半部分是“鯤(hun)”,表示声音。本义是大鱼的意思。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许慎生活的那个时代,“鲲”的部首就已经写作了“鱼”下面一个“君”“昆”这两个字的合体,读音也变成了hūn这个读音——当然这个读音是不符合现代汉语发音规则的。但是古代人的很多语音习惯与现代不同,比如“我”“尔”“五”“午”这些字在古代都读作“吾”“尔”“五”“午”,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也不用太过纠结。
然后我们来谈一谈“鲲”的五行属性,因为许慎在解释“鲲”字的时候并没有提到“鲲”到底是属什么的,所以我们只能从“鲲”所在的偏旁来进行判断。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古文字里面同一个偏旁并不一定永远都是同一个意思或者是同一个五行属性: 我们以“鸟”旁为例来分析一下。 在甲骨文中,“鸟”就是一个象形的字,形象的就是一只飞鸟的样子;金文也大体如此,只是更精致了一些而已。而小篆和隶书则进一步简化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字形。 “乌”也是“鸟”旁的另一个常用字,其来源是“鸟”加“白”或者“曰”,如“乌鸦”中的“鸦”、“凤凰”之“凤”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鸟”本来是像形字,但“白”和“日”也可以看作是“鸟”的象形,所以就可以用它来表示其他的鸟类。至于为什么会用“白”表示黑色的鸟而不用“黑”,这大概就是因为古人发现很多黑色的鸟身上都有白色的斑纹吧……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魚”旁。
“魚”作为“魚”头的简化字已经是我们现在使用最频繁的汉字之一了。 但是许慎时期“魚”头还并不是这个样子,而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这个“魚”头看起来好像有点奇怪啊,没有眼睛也没有尾巴,不过倒是有个嘴巴和一个鳍——难道这就是许慎所说的“无目”吗?哈哈开个玩笑啦! 实际上,这个“魚”头其实是“鱼”与“月”的合体:上部是鱼的繁体写法“魚”,下部则是“月”字的变形。那么这个“”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看它的其他用法就知道了——“魚”的上部还可以出现在“熊”的右边,构成“羆”(pí);又可以出现在“鲤”的左边构成本字“鲮”。
于是我们再回到许慎对于“鱼”头的解释上面看看是不是就能找到答案了呢?
原来这“鱼”头和“月”合起来就是“月的变异”的意思嘛~ 所以根据这一下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当“魚”头上没有“月”的时候,它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条普通的鱼,而一旦加了“月”,就表示一种变异的鱼了——那么这种变异的鱼的五行属性自然应该就是“月”的五行属性喽~ 而我们知道,“月”的五行属性正是水。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的话,“鲲”的五行属性自然也就应该算是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