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结局如何?
大魏结局如何?大魏的结局是兵败如山倒,从巅峰落入谷底,只许东归,帝冠朝服随车驰 马,辎軿百里道,身后百余里都是逃难的民众。魏只对东晋构成过威胁,后在寿春被萧道成袭杀。
魏本为汉朝乌孙国王子翁归靡的后裔,是月氏人,约在北魏孝文帝之前迁居西域,自号高欢,率八部鲜卑攻杀段业,夺得姑臧,建元天兴,年号永兴。弟力微曰葛蒙,从晋太元中 (376-396年)率部降于鲜卑拓跋氏。以葛为姓,故史称“拓跋氏”、“李氏”。魏道武帝兴光元年 (437年)重建魏国,自立为魏王。
北魏泰常元年 (416年),魏主拓跋焘举兵攻后秦。次年,攻克关中,俘后秦王姚平坦。后秦亡。魏自道武帝始,屡次出兵攻夏、江、汉、灭北燕、吴、北吐谷浑,西南并拓跋氏、胜高丽、灭殷天宝、冯无瑕等,东破宿、奚、突厥,南北并姚氏、徐洛、郑、仇池、叱邓等,至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年),而河南之地尽,又取山东,削晋国。
魏威景元年 (482年),梁以数万人北伐,自泾阴,大战于淮水,不克。魏伐梁,取寿春。次年,魏主迁都会于平城。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的迁都。平城以地处北方,与北魏以戎狄为主的不同情况相适应,便于统治中原的汉人。
文成帝和平三年 (462年),高允为待制,纳忠谏,饬直言,“虽疏贱,皆尽言,非唯《龟策》一书而已”,魏人以“不忠” 之罪弃焉。允遭艰苦,自云:“松柏同株,况同姓乎!”弃官不受, 遁迹于凡幼山。既而叹曰:“吾与魏同气,岂宜浮海,投之炎丘!”乃幽禁于此”。魏收《魏书·高允传》并云:“自云:‘吾与魏始本契阔,又同心肝胆,有分义。今魏虽不才,好自将息,终能兴灭刘禅、孙皓故事,未觉今日便为刘裕所灭。’ ”高允临没,遗言朋友,终其苦节。
魏主欲变易习俗,故即位之初,躬修杂职,以厉风俗。岁馀,魏法浸繁。主少而太子强壮,内外多嫌疑。中常侍宋云知太子贪浊,因以货罪之人,太子喜,即阴许之,由是内外莫敢欺畏。
大魏兴于寒微,及称帝,颇有奢淫之行。善於击箭,好射猎,禽兽凡有犯,必为射杀之; 士有犯风仪者,皆侯身斩,妻妾戮之於市,故远近畏伏。然躁怒残忍,杀伐苛酷,诛戮无罪,或亲幸之人,群下震栗, 莫能为告。每行征伐,断狱太严,国人如忧甚。
太武帝景穆太子晃在明帝朝,以言事不合,意不平,每疏谏。会赵仲卿奏明帝所服玩珍宝,极意奢侈,又起天泉堂,作高山耸路,道广三十步,柏杨夹路。明帝悦之。晃怒曰:“夫君臣上下,宜同艰难,仲卿佞神。苟进小人,不贤不孝,不宜辅政。”明帝颇知晃之意,诘让之。晃忧惧自杀。
魏自道武以兵威胁主 中国,自立为天子,既而自谓:“吾起自北土,未绍中兴之功,上岂尊禅,当如孝文以帝属之。”遂篡魏自立。
魏有天下之初,矫以王道,说使中国君臣之道,皆拟古古制,封功臣为县公、郡公、镇公、县侯。复大封宗室,五等诸侯,以奉魏帝之祀。
魏主欲以法魏、晋,兼采古文,改为制,改尚书为中书。秋八月,追改王侯以下封建,固让不绝,及受之,以公让还,降爵为郡公。
大魏本于北荒,越万世而一尧,其兴也忽,其亡也忽,然其盛时也,抚御部类,威令行乎海表。然其情性,好武任杀,不可以文治。自谓:“尔朱君臣,苟立奸凶,以孤兆民。”遂以四方之兵,克平京师。方镇大将,靡不殄瘁。以高欢为其乡人,故任以兵柄。欢归自河南,表请伐齐,遂以十万师会于河渚。八月,大战于高桥,齐人败绩,遂平山东。以夏王赫连定关中,收其部众,徙之于京师。降夏主於平城。以刘裕将灭南燕,收其二子,斩晋昌侯渊。破宋师,败郭诺於蒲关。遂南侵。司州刺史宇文显和奔于长安。
魏自氏族而兴,未有尊祀,乃立宗庙於北岸,而昭穆之肃,未始有定。长孙嵩之徒,皆以为言。显祖乃为礼官请制,以夏皇帝为太祖,复土修祀。明年,天子亲拜祖於南郊,祀武侯於北郊,罢宗庙於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