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丁中药有什么作用?
地丁,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紫堇的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1] 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乳痈,疔疮,瘰疬,牙周炎,咽喉肿痛,痄腮。
1.《本经》:“主疔毒,热疖肿毒。”
2.《药性论》:“治一切大热病症。主丹石毒发,身体肿痛者。能解热,又解毒脓。”
3.《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脓肿。”
4.《滇南本草》:“消瘰疬,散气核(瘿瘤),破血,调经络,活骨髓。”
5.《分类草药性》:“治喉痛,牙痛,疥癣,痔疮。除湿气,消黄疸。”
6.《现代实用中药》:“清热,消肿,排脓。治疔疖,痈疽,瘰疬。”
7.《山东中草药手册》:“治热病烦渴,湿热黄疸,高血压,急性肾炎,泌尿道感染。”
8.《四川中药志》:“治胃火沸腾,牙龈出血。”
9.广州军区《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肠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外敷治扭伤,骨折,脱臼,外伤出血,痈疖肿毒,湿疹,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或炒黄研末调敷。
【注意】阴虚血燥之发热不退者及脾胃虚寒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