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字五行是什么?
《康熙字典》对“掉”字的解释如下: 《康熙字典》中收录了“掉”字的古文字形,这些古文字形的字形均从“豆”或从“高”,可见“豆”和“高”都有可能是“掉”的初文。 据现有史料记载,“高”字金文作“高”(参见上图),小篆作“高”,字形与字音均有变化;而“豆”学金文作“豆”、小篆作“豆”,字形与字音均未变。因此可以认为,“高”是“豆”的繁体字;“掉”则由“高”简化而来。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部》中说:“髙,嘉也,从上下结构。”这说明,许慎认为“高”字的本义是指器物中的精华部分。段玉裁在注释东汉荀悦的《春秋》注文时引用了许慎的说法并进一步阐释道:“此谓礼器之精者曰高。”“高”的原初意义指礼器中精华美好的部分。
但是,正如现代学者赵诚所指出的那样,“高”的字形是从“豆”而非从“米”,说明其本义并非指粮食高度,而是指用粮食制成的高粱、豆子等;这种含义后来才借由“豆”字表达出来。“高”的本义不是指事物内部的好东西,而是指用各种材料做成的东西中精雕细琢、制作精良的部分。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说“高”字本义是“嘉”呢?这是因为古人造字时用字形表示声音的方法并不确定,如“高”字和小篆字形都取象于“圭”,“圭”声;但金文字形却取象于“豆”,“豆”声。“高”字不仅具有“圭”的意思还兼有“豆”的意思——前者是其本义,后者是其引申义。“高”的引申义是指器物中制作精美的一层,这恰恰与“豆”所表示的意思相当。许慎把“高”的本义解释为“佳”,而把引申义解释为“尊”,这种解释是不太合适的。
综上来看,古代文献中所谓“高”字表示“佳”的意思可能其实是它的引申义——“尊”。而这个“尊”其实就正是由“豆”演变而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掉”从“高”是很合适的。 那么,为什么要用“高”来给“掉”字加部首呢?我想原因大概是,当时的人们已经广泛使用简牍来书写,“高”字笔画较少,且易于识别,而“豆”字笔画较多,又较为复杂,不便于书写。于是,古人就用笔画较为简单的“高”字来替笔画较复杂的“豆”字表示“掉”这个概念。用今字代表古文的现象在古代是大量存在的,这是一种文字演进的常见现象,并不能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