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黑镜头什么结局?
根据业内专业人士预测,尽管此次北京光线影业的《黑镜》侵权案最后以对方主动道歉、赔偿损失而落幕,但并不意味该行业侵权事件就此结束。在该事件当中,国内多数影音终端企业都意识到版权问题的重要性,但如何自我保护合法权益,还待业界思索。
去年6月,英国公司Creative Technology Ltd对北京光线影业公司提出投诉,称其出品的欧美影片《黑镜》在中国内地遭到北京光线影业的恶意盗版发行。在欧美国家,盗版光盘、下载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影片的票房。受到维权警告后,北京光线影业在其官方网站“紧急”公布,该片的数字版引进工作因故延后,并表示对这一延误给观众和厂商带来的诸多不便深表歉意。
同年9月,英国公司再次致函光线影业,要求立即停止一切盗版发行行为,并公开赔礼道歉,但被光线影业以“英公司并非影片权利方”为由拒之。此后,不甘示弱的英国公司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以侵犯著作权罪追究光源影业及相关人员刑事责任。10月底,北京朝阳法院开始受理此案。
到了11月3日,北京黑白光影公司与英国公司达成和解协议,黑白光影公司承认《黑镜》片库为自己擅自出碟销售,并公开道歉;同时,该公司还将删除在售的《黑镜》盗版DVD 5000余张。为了弥补对 British Creatives 及其客户的影响,黑白光影公司将另外支付160万元人民币作为补偿。
至此,这起涉及近千张盗版DVD 光盘的海外影视作品侵犯著作权案在北京郊区法院以被告败诉而落幕。有鉴于此,业界分析,整个诉讼过程并没暴露出光线影业的“罪证”。由于北京影视制作公司纷纷扎堆“合资”、“合作”,“暗渡陈仓” 偷学技术成了无法言说的话语。
国产影片“保护”不力
在《黑镜》案件当中,“欧美影片出境维权在司法实践中越来越普遍。但由于文化差异、市场开放程度不同,各地司法部门对著作权保护的认识不同,再加上维权成本很高,在短期难以实现跨地域的联合……”这是上海华政法律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分析师薛桂奇给《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的其中缘由。
“从华政服务集团的受理案件来看,在‘两权’分离的现状下,制片方不重视对国产电影的维权。尽管《黑镜》是进口影片,但光线的做法有一定代表性。”薛桂奇说,国产影片的保护不力与电影监管体制有一定关系。我国是制片大国,长期以来,国家对影片的生产、发行实行计划管理,中影公司和北影厂等国家电影机构以行政部门的身份参股电影制作,并控制着中央级影视制片机构和最主要的发行渠道。“计划部门控制着评奖,不获奖的电影不会得到宣传发行。电影片头还要打出‘本影片是经×××部门审查通过的’字样,这是行政部门不退出电影行业的写照。”
“尽管94年《电影产业促进法》颁布,规定的‘两权’分离政策已经实行,但国家电影管理机构依然存在。审批制度下诞生的国产电影维权难,而国产电影多是由‘国家电影产业基金’买单,制片方和发行公司很少过问票房,维权动力不足。”薛桂奇认为,由于没有获利可能,制片方、发行方不会起诉;加之地域性,案件解决很难,“一些法院以侵犯发行权为由,判决被告赔偿5万元以下,多数时候判决难以达到原告要求的赔偿金额,而支付诉讼费都成问题,谁还愿意再去起诉呢?”
未来怎么办
“此次《黑镜》事件至少给大家提了个醒: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企业层面,要想在国际贸易中避免重蹈覆辙,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和谐社会,都是一件紧要的事。”资深媒体人向瀚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是要树立企业的全球意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第二是要树立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从娃娃抓起,让人们了解知识产权,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同时加大对侵害专利、商标、版权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向瀚同时指出,中国已经加入WTO,要尊重海外国家的著作权,不能再“以邻为壑”。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进行惩戒,对于海外影片要持审慎态度。“国产保护”与“国际保护”并举,才能给电影业带来健康的环境,而国际环境的好转取决于国内电影企业能否自我维权。
在他看来,国家电影局可以成立电影保护专项基金,承担电影版权保护工作,解决电影维权经费不足的问题。基金来源可以是国家财政预算、国内外企业赞助、社会人士捐助等。受国家电影局委托,中华全国总工会所属的中国电影工会也可以对非法发行、盗版行为提起仲裁。有了电影保护基金,有利于电影制片方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并将大量盗版商一网打尽,以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