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豫园属于哪个区?
1、地理位置
豫园,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的旧城区。北靠苏州河,南至人民路,西临方浜中路,东接尚文路。具体位置在今方浜中路至尚文路交叉口一带。
2、历史沿革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在今方浜中路一带建有一座占地近4万平方米的“方氏花园”。
方氏家族是明末“吴江书会”成员之一。所谓“吴江书会”是指江苏省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的一个民间创作团体,其成员的职责就是每年为士大夫们编写新年祝词、讽喻诗,代填曲谱,创作新歌,供士大夫们新年时游乐使用。
到了清代康乾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吴江书会”不仅承接前代的职责,还为贵族文人奉承拍马、阿谀取宠提供了新的形式和材料。
《清稗类钞》中就记载着许多有关“吴江书会”的内容。书中说,当时在苏州的“士大夫每岁正月朔旦,聚集相邀,作长夜之饮。酒酣耳热,则击鼓传花,而歌者起次第唱‘吴江诗’以侑酒……所唱之曲有《风流子》《醉东风》《迎仙客》等调,皆七律四韵。每首不过数十句。其首二句曰‘百花楼上绿云帘,一片月明人未眠',谓此日也;‘新声一曲留明月,好景三杯赏碧霄',谓此时也;‘娇波艳态人间有,笑口盈盈处士无',谓此我人也;‘柳暗莺啼春昼永,花明蝶舞晓风清',谓此地也……” 可见这些“吴江诗”都是七律,押平声韵,句句用典,还必须合辙押韵。这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得这些“吴江诗”即像诗又不能算真的诗——既无法入诗集中保存,又无法传唱久远。
于是,为了保存这些文字资料并使它们具有可读性,人们将它们结集出版,这就是《古今图书集成·文艺汇编·唐诗部》中收录的《吴歈百咏》。这些诗歌的作者正是当时的“吴江书会”成员。他们一边迎合上层士大夫们的情趣和口味,一边又忍不住把自己的感情和理念掺杂在这仿若上流社会雅乐的文学作品中。因此这些作品里既有阿谀逢迎又有牢骚不平之作。如: “风光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晚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过斜阳》)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自题》) 这几句诗化用的典故出自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李商隐的本意是感叹晚年生活孤苦,这些作者反以其为豪。更奇的是南宋诗人陆游也曾用过这个典故,而且用的也是“近黄昏”三字(见《村居书事》)。看来这几个字到了这些小词里就成了自夸之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