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五行属什么的?
“荟”(hui,音会)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不常用的字;但在古汉语中却是一个常用字,它的意思是草多而茂盛的样子。《说文解字》解释的较为简单:「荟」艸鬱茂也。从艸会聲。 而在《汉字源流词典》的解释则更为详尽。
该书对“荟”的来源、演变及本义作了详细的考证与阐述[1]。其中特别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荟’在古代和今天的含义有比较大的差别:它在古代是名词,表示草木丛生的样子……到了今天则成了形容词,一般用作量词……” 也就是说,这个原本表示数量的“荟”其实是个形容词!那现在作为量词的“x荟y”是怎么来的呢?作者引用了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说法来解释这种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说文解字注》中有这样的记载——“凡言×荟者,谓其聚貌若一然耳,非谓其真能合为一也” [2] 这意思是说,“×荟”并不是指这些事物的确真的集合在一起,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用来形容某种东西很多很集中。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涉及到中国古代的一门学问:“象数之学” 这种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象”和“数”的结合体。所谓象指的就是事物的外在表象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所谓的数是万事万物的基本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而象数和数理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古人常把圆形和五行相配,四方和四时相对应等。 所以当古人看到某一个事物很多很密集时,他们便用一种取象的方法把那些事物给排列组合出来,进而描述出事物所具有的特征或蕴含的精神意义等等。这就是象数之法了。
而这种象数之学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我国古代的历法就是以象数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而象数思维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中也得到了体现和应用。比如唐代诗人李益就有一首著名的诗作叫《江南曲》其中有一句就是“竹枝如泪滴,千滴万滴知何处”这里的“滴”就是指数量众多的竹子汇聚在一起的情形。 再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成语“群英荟萃”其中的“荟”也是取象于树木聚集在一起的特征,以表达众多贤士聚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