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五行属什么意思?
《说文》中讲:“剑,刑刀也。”段玉裁注:“古之剑即今之一尺八寸铁尺是也。所以决断,故谓之斩。有饰者谓之和。窄刃者谓之光。小刃者谓之锐。二边有刃者谓双锋。短者谓之匕首。《周礼·考工记》所谓脊杖者也。凡此诸名皆就刃角所伸而言之。……后世刀剑渐以冶炼精利为尚。则又有利、快之名。其义皆本于斩。”“一曰戒刀,二曰剃刀,三曰菜刀,四曰剪刀,五曰刺刀。凡六刀。” 清人何刚德的《书刀录》中说得更详细:(略) 可见,作为兵器的“剑”最早是指一种长度约一尺八寸的刑刀,后来引申出各种兵器中的刀类,如短刀、匕首等;再后来,人们又用“剑”称各种各样的刀具。在兵器当中,“剑”的字形演变路径是最复杂的。
但无论怎样复杂,有一点是不言自明的:与现在常用的“剑”字相比,古代的“劍”是一个形声字。从金文到秦代小篆的文字形迹可以看到“鉞”或“戉”声旁,说明这个字形最初的含义应是表示砍杀之意的象形字,且与刀有关。 现代汉字学认为,一个字的形体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性体现在两个字形的对比上——繁简字体对照。通过这种办法我们可以大致看清文字形体的演变轨迹。
为了便于观察,我特意画了一个简单的图形: 由上图可见,“劍”字演变的几个字形中有三个是与“欠”有关的,这很可能是“劍”的“欠”声旁的演变过程。至于其他部首,我认为有可能是古代字形标注的错误或者后人修改时添加的。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一般意义上的“剑”字的确应当算作“短兵”,即短兵器。而“匕首”之“匕”虽然也属短兵器,但它是个特例,在春秋战国甚至汉代都单独成字,到了宋代才并入“剑”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的猜想是因为“匕”字是由“剑”字表音而得,在音变过程中“匕”和“剑”的分立就造成了这种奇特的文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