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怕什么?

虞晓芳虞晓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上市过程来看,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遇到的问题确实比较多,但大致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的风险和问题: 一是上市准备阶段,是否选择上市、如何筹备上市、选哪个板块上市等; 二是上市申报阶段,申报材料准备、审核流程与结果预测、应对问询等; 三是在上市之后的运行维护阶段,包括持续信息披露、财务审计、日常监管与退市风险等。 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各不相同,有的可以通过提前谋划有效化解,有的则可能无力回天。本文拟就企业IPO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IPO上市前的风险(一)重大事项认定不当的风险企业能否最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取决于是否存在需要核查或报告的重大事项,以及重大事项的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则的要求。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存在一定的事后判断性,对于重大事项的认定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也存在因认定不当而导致企业丧失上市机会的可能。

(二)业务重组不规范的风险如果企业在IPO期间实施业务的重组,通常是由于考虑到业务重组后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仅基于核算意义上的合并考虑,导致业务重组存在缺乏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合规性的风险。 同时,如果重组后的业务不能形成合理的预期收益和预期现金流,无法满足发行条件,也会造成本次IPO的失败。

(三)融资规模不合理的风险实践中,部分企业为了达到IPO的条件,会过度融资,虽然解决了当下资金困难的局面,但却为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埋下了隐患。一旦未来业绩下滑,又不能及时利用流动性支持经营发展或偿还债务,就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的情形,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还可能因此被监管部门认定为不具备IPO的条件。

(四)业务独立性缺失的风险部分企业存在大客户依赖或者严重依赖某一客户的情形,使得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甚至面临丧失控制权的风险。如某服装品牌公司,其主营业务收入90%以上来源于两个客户,其中一个客户为某外国服装集团,另一个为客户数量相对较多的省级服装批发商。尽管该企业已将上述两大客户分别归类为第一大客户和第三大客户,并进行了相应的披露,但还是难以掩盖其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如果未来该两大客户出现贸易纠纷或其他不利于企业的情况,则该企业可能遭受较大损失。

二、IPO申报阶段的风险(一)申报文件缺陷的风险申报材料是否完备并且满足监管要求是决定企业能否顺利上市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在申报的过程中发现申报材料存在缺项、漏项等情况,必然会导致审核进程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此次IPO的终止。

(二)会计处理不当的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注册会计师业务时,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重要财务报表编制错误,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报告发出后,所发现的重大错报被新闻媒体曝光;报告的内部使用人得知后对财务报表产生怀疑,进而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从而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被监管部门要求解释或补充报表,甚至出现被责令调整报表的可能;若已经上市的,还可能引起股价波动。

官梅官梅优质答主

企业上市最担心政府讲人情、讲关系、讲指标等行政干预行为、最担心自己辛苦筹备的上市计划被这些行为葬送,阻碍IPO程序的顺利实施。

为了规范、减少行政干预,有关部门近期纷纷出台政策予以支持,且看以下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53号规定:发挥12345热线沟通党和政府与企业、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将12345热线建设成为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强化省级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部门对市、县的纵向协调指导能力,加强各省级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横向业务协同。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提出: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落实监管责任,健全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信用监管,全面提高监管效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提出: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切实做好审批和监管的有效衔接,明确监管责任,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实行科学监管、精准监管。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的,由原审批部门依法承担监管职责。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的,由审批部门负责依法监管持证经营企业、查处无证经营行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保持政策连续性和政府信用,不得以政府换届、领导人员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

总之,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干预一定会越来越少,所以拟申请IPO的创业者们放心大胆的准备IPO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