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是什么生肖?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的“百足”其实不是“百足”,而是“蜈蚣”!这个错误来源于明代杨慎的《咏蝎》诗中一句“百足虽凶性不坚(毒),全凭脚大走如风”中的“百足”。因为“百足”是周作人的译笔,所以被广泛引用。但“百足”明明是代指“多足”的动物啊,为什么不是“蜈蚣”呢? 原来,“百足”在古代特指螳螂科的一些物种,而其中很多都是“少脚”或者“无脚”的(比如刀螂、螳螂等),“百足”其实指的是它们的身体结构;相反,大多数的“多足”动物都是“有百足的”——它们都有很多对足。
在唐代韩愈的《昆虫录·蜈蚣》里有记载: “蜈蚣,一名蚰蜒,身长约六寸,有千须百足,色赤黄……南人掘取之。” 这很明显地指出了“蜈蚣”是有“百足”的。宋朝朱熹的《答林季通书》里也有提到: “初甚小,似蜈蚣而色白,节节有刺,生背脊上。”“后渐长,色转为赤,节上有毛,倒退走快,触物即倒。”(注1) 这位仁兄写的“百足”虽然跟韩愈说的是一个意思,但是把“百足”换成了“千须百足”,很幽默。
那什么时候出现把“百足”代指“蜈蚣”的错误了呢?——就是明代周作人所著的《日本杂事诗》里。他在第64首《咏蝎子》中写道:“莫惊毒螫频摇尾,百足横行自有因。”又在第79首《咏蜈蚣》中说: “莫愁眉蹙无行处,百足由来踏九衢。” 这很明显地把“百足”当成了“蜈蚣”的别称了。从此之后,这错误就流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