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五行属什么?
先秦的时候,人们认为五行是来自于西方的宇宙起源学说,因为当时西方的正统学说是古希腊哲学中的“水、火、土、气、风”五元素说(《周易·系辞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八卦而成爻,六十四卦而成象。”);另外印度的古印度哲学也有四种元素的说法(佛教来源于古印度)这种学说传到汉代被董仲舒吸纳进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了正名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汉代以后,人们已经接受了“五行”的概念并广泛使用。但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以郭璞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五行”这一概念出自于《尚书·洪范》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且“五行”的性质应该遵循“木木火火土土金水金水水木”相生相克。而另一代表人物王弼则持相反的意见,他认为五行并非是指具体的五种物质,而是指五个阶段或五种状态,即所谓“五行者,何也?谓金木水火土也。更就五常,以明五行。”(《老子微言》)同时代的葛洪在综合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抱朴子·杂应篇》中说:“五行者,乃是金、木、水、火、土,此五星之精,各有所属……其外则有五色云气,金得归西,木得归东,水得归北,火得归南,土地居中央。故曰:东方青色木,南方赤色火,西方白色金,北方黑色水,中央黄色土。”后世大多数的观点都赞同葛洪的看法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综上所诉,“五行”最初的含义应该是来自于《洪范》,而且最初并不包含“金木水火土”的特定物质,它的涵义一直在变化,一直到先秦诸子和汉代今文经学家那里才最终确定了“金木水火土”的含义。而“金木水火土”在汉唐之间也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也就是说,至少在汉代以前,“五行”和“金木水火土”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也是题主所说的“本五行”与“后天五行”没有本质区别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