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 古人认为这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物质。阴阳学说、太极五行说被用来解释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兴衰,如“五行相生相克”、 “四季更替”等。
后来这种哲学观念被引入中医学中,形成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部分——“五脏”系统。 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木火金水土”——五行的属性被赋予人体器官的功能,成为生理生化过程中重要原动力来源。 而“六腑”(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及经络则属于“阴阳五行”范畴。《灵枢·经别》记载,“足少阳之脉……上出于额,与督脉会于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又循脊入骨内……”将经脉与五行相联系。
随着阴阳五行理论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到了宋代,周守智编著了我国第一部针炙书籍《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运用五行生克原理指导灸法运用。并进而提出用五音、五色、五味来补充和完善这一体系,成为后世针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可以说,自汉代张仲景创立六经辩证以来,阴阳五行始终贯穿其中。
五行的“五行”二字中的“五”字,并不是“五个部分”的意思,而是由“二”字演化而来的。所谓“二”,是指天地。天地上下交互而成三,三三重之,即为九。九是数的终极,再过九就要归一了。于是,二三得六,二六得十二,二二得四,六、十二、四等数是不及九的数,可派生出新的数来,所以叫“行”。于是,“五行”二字的本义就是:由两极派生出五个以及五的倍数的数来。因此,所谓“五行”,就是指五个组成部分,而不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不过是五行的典型代表物。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以象配五行”的天文历法。《尚书•洪范》中指出,水、火、木、金、土五行,每行各具有以下的特性:“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引申推论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去。后来,又以五行配四季、四方、五色、五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