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几时立春打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干支历的节气开始于立春。立春,也意味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其节气特点为“气温回升、东风解冻”。“立”,始也;“春”,暖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春日,冬病灭。雨水后,万象更新。 大年初四·迎灶神接财神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公历2月3日或4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农历立春时节。
“斗指寅位,厥阴风木。”“天气冷肃,不容万物。”立春之后,天气逐渐回暖,万物萌动。 “东风解冻,冻土消融。”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寒冷的冬日已然过去。
此时阳气生发、阴气消退,大自然生机勃发、万物复苏。 在古人看来,立春的标志是“雷鸣乍见”。在漫长的冬季里,万籁无声,而立春之日,天地之间忽然有了隆隆的雷声。这仿佛一夜之间蛰伏的昆虫振翅欲飞,又宛如久睡的老人忽然打开了话匣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其实这都是阴阳变化的自然现象。
在气象意义上,一般认为,当温度连续五天达到10℃时,才算真正进入春天。但这时华北、西北等地往往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所谓“东风吹散梅香雪,一夜挽回天下春”正是形容春天的到来。 而立春三候则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五天后,东北与华南大部分地区即可见到“东风解冻”的景象——空气变得温润,冰雪融化,溪流潺潺。再过五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可闻春雷响起,蛰居的虫子开始苏醒,北方大多地区则可见鱼儿浮到水面,吸氧鼓腮,待温度进一步升高,鱼入水中,“负冰”的现象便不复出现。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春是“元气”开始升发的季节,因此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适当减少睡眠,多走出户外,呼吸新鲜空气,锻炼强身健体。这样,身体里的“积寒”才能被驱散。 而“春捂秋冻”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立春以后,白昼时间变长,温度上升缓慢,早晚仍然寒冷。在衣着方面要注意保暖,切勿过早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