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里有蜀绣?
最近正好写了蜀绣的文章,搬过来供参考哦~ 蜀绣,其实指的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内所生产的刺绣。这里所说的“蜀”并不是指今天四川省的简称“川”或成都市,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即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在历史上,这个地区的人口大部分是古蜀国的后裔,所以用“蜀”字来称呼这一片土地和当地的人是非常合适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这里就有了刺绣的记载。东汉时期,成都织锦工艺非常发达,著名的“蜀锦”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虽然蜀锦很有名,但蜀锦和蜀绣是不同的。所谓蜀锦,是用彩丝(主要是彩色长丝)做的锦缎,而蜀绣则是用彩丝制成的各种刺绣品。简言之,锦是平面的,而绣是立体的;锦是加工而成的,绣则是在基础上再加工的作品。
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成都所产的蜀锦、蜀绣,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极大地增强了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到了唐代,由于皇室的大力扶持,成都的丝织业更加兴盛,出现了“家家织锦绣,户户学绘画”的盛况。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郫县(今四川省郫县)的锦官城。
因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缫丝厂和染坊,所以被命名为锦官城。为了管理丝织品的生产和销售,朝廷派官员到锦官城主持事务,这个职务后来就被称为"锦官"。据说,这个“锦官”的职位是很尊贵的,相当于现在省一级的领导职务,比“知府”(太守)要高。
因为“锦官”的官署设在城内,所以老百姓把城市称为“锦官城”。不过,这种称谓并不常见,一般只出现在诗词歌赋中。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遣怀》中有“十年磨一剑”的句子——这里的“剑”就是用来指代成都不远的“锦官城”了。
除了丝绸、刺绣外,“蜀”还有一个含义,是指汉代以来的巴蜀郡、刺史部管辖的区域。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益州部,辖境相当今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的部分地区以及云南北部。新莽改益州部为导江,东汉复名为益州。魏晋南北朝时,在益州境内相继设置了成都等十多个郡,管辖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蜀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蜀郡为成都府,直到清末民初仍旧沿用。因此之故,后人常用“蜀”字表示这片地区的文化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