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属什么生肖?
咪,读音mī,是象声词。形容两眼瞬膜鼓出的样子(跟“眨”同):~眼。 也作“眯缝”、“眯楂”、“眯察儿”。 《红楼梦》第五回:“一个道姑坐在蒲团上,先就瞅了他一眼。那个道姑眉尖垂眼,微露笑意。”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姑娘,你那两只眼睛不是杏子眼吗?怎么这会儿又变成了眯缝眼了。” 周立波《山乡巨变》二四:“她正在做针线活儿,听到脚步响,抬头一看,吓得连忙把眼睛眯了起来。” 从上述内容可知,古人所说的“眯”就是现在人所说的“眨眼”。“眯”与“眨”的关系就像现在的英文单词“close”和“blink”,只不过在古代汉语里二者可以互换罢了。 从古至今,人与动物最基本的睡眠方式都是“眼皮下垂”“眼睑闭合”;最明显的醒来迹象便是“睁眼”或“睁大眼睛”。由“闭”到“开”的过程就是“眼珠运动”。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眼珠会不停地运动,以保持视野的清晰度和明亮度。这种运动是由脑神经支配的,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人们阅读、思考、学习时,眼球的运动明显加快;而在睡觉、做梦、幻想时,则往往静止不动。 “眯”就是眼珠快速运动的一个连续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睫状肌迅速收缩,晶状体凸出,焦点离视网膜越来越远,此时看不清东西;
2. 瞳孔括约肌松弛,开放通道,使光线能射入眼里;
3. 睫状肌放松,恢复平静,晶状体逐步凸回,聚焦点重新回到视网膜上,视物清楚。 这三个阶段的进程非常短暂,几乎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就完成了。如果第三个阶段不能及时恢复,人的眼睛就会持续看东西模糊不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睛疲劳了”或者“睡眠不足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解释“眯”的形成原因:由于长期注视某物体,使相关肌肉持续收缩,最终导致其过度紧张而出现痉挛现象,产生“眯”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