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安农历还是阳历?
你这个问题问的有些本末倒置了,应该是先确定自己的出生地,然后再看自己是属于哪个节气交割点所在的公历日期。因为,每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对于气候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同地方的气候又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进而就影响了中医对病机的认识以及用药。所以,中医看病,首先就要问“您是哪的人呀”!这个“哪”指的就是出生地点。
举个例子吧,同属北温带,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西南方的天气就有很大的区别;同样是华北平原,北京与天津的气温又是略有不同的(虽然这两个城市距离不远);同样在河北,唐山的温度就应该比秦皇岛要高一些……这就是地理环境影响气候的结果。
古人没有现代气象仪器,但他们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同一季节,北方和南方是不一样的。秦愈《春昼》诗云:“立春犹十日,河冰又解寒。”明代诗人袁宏道有一首《寻梅》诗,其中一句是 “江头千树迎春雪”。这两句诗描述的都是江南的早春景象。为什么说是“江南的早春”呢?因为“立春节气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已在0℃以上,长江沿岸大部分地区已转入春季”[1]。这是不是说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南方气候特征确定的? 确实是这样。其实,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出发点就是考虑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德公元年,荆轲刺秦,秦王觉之,命蒙恬发兵击之。于是,秦遂伐赵,拔二十五城。……十二月,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这段记载中的“德公”即是秦德的祖先秦庄襄王。庄襄王即位以后,将他的母亲夏姬送回了娘家,并将封地丹阳(今陕西岐山)赐给夏姬的儿子华阳君为食邑。
为什么庄襄王会做出这种举动?原因是当时的秦国正在攻打赵国。秦国的土地除了关中平原以外,主要都分布在陇右地区。而这一带海拔比较高,温差很大,冬季极其寒冷,不适合开发。所以,尽管秦国有足够的兵力,但并不能直接去攻打赵国的本土。
那怎么办呢?秦国的宰相吕不韦想了一个办法:将陇西一带的牧民全部往东迁徙,让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逐渐东移。结果,这些牧民被迁到河东地区之后,很快就占据了原属晋国的土地,并建立了新的诸侯国——魏国。这样,秦军就可以直接进攻赵国的境内了。
可见,利用自然地理条件来扩大军事占领范围,是战国时代各国扩张的常用手段。同样,用节气划分中国地域,也是考虑到各地地理差异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