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为什么没猫?

佘碧梦佘碧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拥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大国,中国在历史书上一直对十二生肖有着详细的记载和解释。 那么为什么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少了一个生肖——猫呢? 因为在我国的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人们就已经有了“十二相”的说法了,这里的“相”指的就是现在的属相了。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86年—589年),人们不仅发现了“十二相”与现在属相的对应关系,还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未羊午马未猪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时候的“肖”字还是“肖”字的繁体字“肖”,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将“肖”看作了一个单独的字眼。

那么什么是“肖”呢? “肖”指的是相似、类似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人看来,这十二种动物的表现和行为都很相似,所以将其归纳成两类,一类为“十二相”,另一类就是“肖”。 既然当时的人和现代一样都承认了“肖”包含了一堆相似的动物,那为什么还要单独拿出来说明问题呢? 这个问题的源头就要说到东汉王充所著《论衡·物势》中的一番话了:“寅(虎)者,阴阳之气始萌而有生物。丑(牛)者,阳气下隐而未形而有孕。子(鼠)者,万物盛衰始然,阴阳之生气微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一年之中,阳气初生的日子是在正月,也就是今天的立春,此时阴气和阳气互相融合,使得植物开始发芽;而在冬至的时候,阴气最强,阳气最弱,所以是万物凋谢的日子。

而在一月当中,阳气最强的一天是在农历的初一,也就是所谓的“朔日”,而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朔望月,大概为30天。每个月初一的晚上,月亮最圆,所以是“望”。 月满则亏,在每月十五的晚上,月亮又来到了“朔”的位置,不过因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有变化的,因此每次月亮到达“朔”的位置时,地球上的位置并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在农历每月十五之后,出现了“闰月”的现象(阳历中一个月份的天数如果有奇数个数,比如三十一天或者三十四天,那么就必须在年底加上一个月,以保证每年的起始时间都是正月初一,即阴历的正月)。

根据《礼记·月令》记载,春秋两季的月序分别是:春正月、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其中春正月又被专门称之为“朔月”。 这样一来,每隔一年半的时间,农历就会有一个“闰月”,而这个“闰月”就存在于腊月(十二月)中间,将腊月分成了大月和小年。而农历每年三月、五月和七月都有“闰月”,其中五月的“闰月”又被称为“芒种节后闰月”。

正因为有“闰月”的存在,所以每年的正月和四季第一个月(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第一个月)并不是固定的。比如在今年的春节期间,由于正月的“闰月”,导致了立春这个节气提前到了腊月,而正月变成了正月和二月中间的月份。 这也导致了在汉朝时期人们对“十二相”“肖”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因为在干支纪年中,每一个地支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是“闰月”却会打乱这种规律。

廉荔妮廉荔妮优质答主

因为中国是个农业社会,所以牛、马这种大型动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心。而鼠和鸡这类的,则被归到了“六畜”之中(另外四畜是羊、猪、狗和大鹅)。

不过从历史上来看呢,在唐代以后,猫逐渐流行起来。原因嘛就是唐人开始大量吃羊肉,于是为了把肉从膻气味里弄出来就得加入大量的香料去烹制这些食品。但是羊肉吃多了容易口臭,于是在唐人的饭桌上就多了许多香辛调料和水果来作为调和之物,这其中就包括榴莲。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猫就渐渐被引入了人类生活当中。 同时随着宋朝的建立,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市民阶层的兴起,使得宠物市场迅速扩大,各种犬、猫、兔等宠物逐渐流行起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