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属于五行什么?
“五”代表的是数量,而“行”则代表了道路的意思了。因此这“五行”实际上指的就是五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而这五种变化过程分别是:水、火、木、金、土。 这五个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诞生了,并且在之后的几千年里一直是被当作哲学观念来使用。 在《尚书·洪范》中有过详细的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所以从《尚书·洪范》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五行说”的雏形了。 那么为什么“五”会代表着是数字呢?因为古人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组成的,而阴阳又互相转化构成了世间万物的发展与变化,所以古人将阴阳划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各为五,合起来便是十之数,而这正是古人对于世界的认知程度所能够达到的最深的层次了。
而在之后的年代里,“五行学说”逐渐完善,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真正形成于西汉时期,在魏晋至隋唐时达到鼎盛。在这期间人们开始相信世间万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并且都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变化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相生相克吧!所谓的相生其实就是指的两种属性相同或是相近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滋生、促进的关系;而相克则是指的两种对立事物的相互制约发展的关系。
举个例子来说明的话就是:木生火,是因为温度越高越能推动燃烧的过程,从而产生火焰;而火生土是由于火的燃烧需要依附于土壤才能继续存在下去的缘故。这就是相生的道理;同理可得水克火、土克水……这都是相克的道理。 那么再来说说那几个属性是如何对应着五行中的哪个的呢? 所谓木,就是指草木,它具有生发、生长之力,而火则是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光明的象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自然界中最有生机活力的一个群体——植物界。所以我们可以得知木火两旺的地方必定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水生木也是这个道理了。水具有滋润之效,而树木则需要水的滋养,所以说这两者之间可以说是密不可分了。至于土生土长的这一说法就更好理解了,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 如果说以上两个例子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我再来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吧: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帝王们都喜欢用龙凤作为象征自己身份的标志物,其实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哦~龙在古代被视为阳中之阳,其代表的是太阳之火;凤则为阴中之阴,其代表的则是月亮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