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结局是什么?

司佳函司佳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三国的结局是公元280年,西晋皇帝司马炎命巴蜀兵出汉中、关中兵出陇西、扬州兵出寿春,三路伐吴,孙皓投降,至此三国重新归于统一。

魏国

魏国自景初三年(239年)曹芳继位后开始,国政就掌握在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手中,二人明争暗斗,都想独揽大权。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魏帝曹芳离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兵变,尽灭曹爽一党(高平陵政变),从此以大权独揽。他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执政,先后废免魏帝曹芳、曹髦,杀尽曹氏宗亲,并不断南征吴蜀,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袭爵。同年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魏国灭亡。至此,标志着中原地区再次由一家独大。

蜀国

蜀汉自223年刘备病死,后主刘禅继位之后,即进入守成时期。朝中大权被诸葛亮所掌握,对外一面与魏吴通好,一面则为伐魏做着准备。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与魏拉开决战的序幕。他前后六次北伐,于十二年(234年)病死军中,由姜维等继承其未竟之业,继续北伐。延熙十六年(253年),魏将郭淮、陈泰大破姜维于铁岭(今甘肃岷县附近),蜀国从此无力恢复。而魏国在司马懿等人执掌朝政后,实力蒸蒸日上,姜维无力与之抗衡,只得退居剑阁一带固守。景耀六年(263年),司马昭下令伐蜀,并委派邓艾、锺会分兵两路进攻。邓艾率兵从景谷道出发,翻越今四川阿坝自治州北部进入江油关(今平武北),大破蜀军主力后,长驱直入,于次年(264年)十一月攻陷蜀都成都。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吴国

孙权在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彝陵之战打败了刘备之后,国力日渐强盛。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魏吴两国本有盟约,相互抗击蜀汉,但是,238年,吴帝孙权为了联合蜀汉以牵制魏国,不顾陆逊等人的反对,下诏将归附吴国的诸葛亮之兄诸葛瑾请到建业,封以“左将军、雍州刺史”,又遣诸葛瑾带着国书前往与魏接界的石亭,“口敕指示,且使宣言语意”。这就是史书记载的吴“遣将入魏,魏以为谲,执杀之”,魏吴两国交恶的起因。蜀汉闻讯,派陈武、潘璋等率军万人,与诸葛瑾一道北攻襄阳。241年,东吴大将朱然与全琮各率一万人,分两路进攻合肥,但均被魏军击退。243年,吴将朱然又率军进攻魏国樊城。250年,吴将诸葛恪带甲士二十万攻淮南,兵败而归。252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欲报东兴之败(252年至253的东兴之战),于是分兵三路伐吴。吴将诸葛恪督率朱异、唐咨、丁奉、黎阳屯柴桑。司马昭遣胡遵、诸葛诞、王昶进攻南郡、江陵,孙峻、张怡、留赞、朱乔等解围。胡遵用魏明帝赐钟会之铁锁,横截长江,被孙峻部将朱安等烧断。王昶进攻六安,被吴将刘助击退。258年,胡遵与诸葛诞发生矛盾,司马昭怀疑诸葛诞有异谋,遣王戌、州泰与诞相持。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昭,攻寿春。诸葛诞引吴兵于疆场与之相持。260年,司马昭杀淮南三将,吴军还建业,孙权病逝,孙亮即位。264年,司马昭攻蜀汉,吴主孙休兴兵向襄阳牵制魏军,命唐咨屯夏口,孙壹为南州都督,丁奉、张布固守建业,孙綝统率各军。陆抗大破西陵都督步阐和前来救援的晋巴东监军罗宪,获荆州全境。266年,晋代魏,吴国的臣属地位随之确立。次年,晋武帝司马炎出兵伐吴,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先后攻陷江夏、武昌。孙皓坚守建业,吴国大司马孙丁率军增援西线,被晋军大败,孙丁率余众奔丹阳(今湖北丹江口)。晋军乘势东进,直奔建业。孙皓先是假降,被识破,遂被迫出降,吴亡。至此,三国归晋,晋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