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是什么生肖?
“怒”字可拆出“心”“奴”二字,从“心”者,谓心情也;从“奴”者,谓下人、婢妾也。由此引申为生气、发怒之意。 《礼记·檀弓下》有言:“君抱孙不以时,杀。”郑玄注:“抱孙以时,冬夏非其时也。”孔颖达疏:“若在春秋之时,天子但抱子,不当抱孙。今在冬夏之时而王抱孙,则是失其时之义,故诛王以戒人。”又言:“国君春社,亦如之(指不敬天地)。” 可见,在古代,春秋是祭祀的好时节,此时君王应该亲自主持祭祀活动;冬天和夏天,君王就不适合参与祭祀了,因为古人认为,这两个季节属于阴气盛行的时期,不适合进行祀神的阳刚活动。如果在这个时间祭神,就是“失其时”的表现,是一种触犯神明的行为,要受到惩罚。
至于“奴隶”的“奴”字,古文字形,像一个人披枷带锁,双手被捆,跪着受刑。本指奴仆对主人的人身依附关系——奴仆像主人的奴隶一样服侍主人;转而指卑贱、下等,最后泛指一切受压迫的人。 所以,“奴隶”与“愤怒”一词的出处皆与古代君王及贵族有关。身为奴隶,自然地位低下、毫无尊严,就像被征服的国家或民族一样,任人宰割。这样的生活,怎能不让人生气! “兽”字的本义是指野兽,而在商周时代,“兽”还特指猪羊牛马等家畜(野生动物不在“兽”的范围之内)。所以,“鱼肉”就是宰杀猪羊等家畜以便食用,而“鱼肉”的“鱼”字,就是指鱼这样的水产品。“肉”和“鱼”合起来的“肉食”,就是指荤菜,即含有脂肪或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
作为“食”的一部分,“肉食”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先秦诸子中就有很多人谈到了关于“肉食”的问题,《论语·述而》有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在这里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符合道义的富贵,才是值得追求的;而不义之财,甚至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获得的财物,既不能保持长久,也不是真正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