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乒乓球会弹?
宣烽最佳答案
因为乒乓球是旋转的,而且非常厉害(对球进行加减速处理之后,发现速度差非常显著) 这是影响击打效果的3个因素:转速、力量分布和接触角度。其中前两个是物理影响因素(可以理解为“能动的”),第三个是人为的影响因素(可以理解为“不可控的”)。
一. 影响旋转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旋转速度(转速)的因素主要有2个: 第一个是球的初始速度,这个好理解吧?你用力程度越大,球的速度越快——当然,这里指的用力是整个动作的发力,不是单单某一点的力量;
第二个是击打球的时间节点,这个比较好理解吧?你在上升期击打球,那么球就会有一个向上的加速度,从而产生旋转;反之,在下降期击打球就不会有向上的加速度而产生旋转了。所以“起板”能够打出强烈的旋转就是基于这一个原理。 二. 影响力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击打力量分布的元素有很多,但主要的有4个: 握拳姿势、发力路径、肌肉特征以及训练模式。这4个元素会影响击打力量的分散与聚集,最终体现在能不能持续稳定的输出能量上,这也是力量是否集中的表现。如果能做到集中,就能通过加减力度来调控球的节奏。
三. 如何控制接触角度呢? 影响接触角度的主要元素有两个:腿腰发力点和手臂伸展方向。这两个元素的协调统一才能控制好接触角度。如果发力点是在膝盖或者腰部,而手臂是伸直的,这样就会过度抬高触球位置,导致下旋球;而如果腰发力同时,手臂也是弯曲的,那么就会出现上旋球。 所以,正确的发力点是腰腹肌肉收缩的同时,让手臂做由髋至肘的弯曲运动。
我们先来说说“弹”这个字。“弹”是形声字,从“弓”字旁可以猜想到它和弓有关系。弓是由兽角、筋做成的,它有弹性。用手将弓拉弯,一旦将手放开,弓箭就会很快将恢复原来的形状。生活中有些材料类似于弓:压缩海绵,压紧后松手会很快恢复原形;拉伸橡皮筋,手一松会“啪”的一下子弹回去。
由此,“弹”字有“受到撞击而立即送出”的意思,比如:跳水运动员“弹”身入水,一不小心“弹”倒了同学,子弹从枪膛“弹”出。我们把乒乓球对着地面或墙面“咚咚”敲几下,它总能“弹”跳回来。从这层意义说,乒乓球“弹”回来是它“弹”字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看乒乓球“能弹”的秘密。先看看乒乓球的外壳。材料科学告诉我们,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很大,像玻璃和钢铁,看起来都是硬梆梆的实在家伙,事实上,玻璃很脆,一碰就可能粉碎,而钢铁有韧性,可以反复弯折。从材料性能来说,钢铁比玻璃更好。如果把玻璃做成乒乓球,肯定“一碰就散”。乒乓球由柔软有韧性的材料制成外壳,一旦与硬物相碰,就会“弹”回来,因此塑料和赛璐珞都适合做乒乓球的外壳,而用玻璃做外壳则可能一打就破。
再看看乒乓球内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踩住充满气的皮球,皮球像海绵一样压扁,一松手皮球就会恢复原状。皮球的外壳是软的有弹性的,里面是气,皮球自身很轻,可以随意变形。乒乓球内部也是空的,里面主要是气。因此从“皮球弹跳”上讲,乒乓球能弹与皮球的弹跳具有相同的特点。皮球皮很薄,内部气压高于外部大气压,皮球才不容易破。同理,乒乓球外壳也不厚,内部气压也不太高,否则乒乓球的弹跳就不那么厉害了。因此,不同材料的性能和气压是影响“弹”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