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募”字,《说文》释为:“募,召也。从言,从幕。募,求声。”徐锴系传释为:“今作‘募’者,是古人‘募’字。俗用募字,义多为卖,非古之意也。”“召”字本意为“召唤”、“召集”之义;“幕”字本指“帐幕”,这里引申表示“遮盖物”,与“召”联合表示“向外界公布号召大家去做某事”之义。且看“募”字的字形演变: 小篆——隶书——楷书——简体汉字 可见,“募”字的字形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言”和“募”。其中,“言”表示语言的含义,如“言辞”、“语态”等;而“募”则像一个人张开双臂的样子,表示“邀请”、“募集”等含义。所以,“募”字有“公开征集”的意思。
还有以形义的“募”字。其古文字形如下—— 金文 —— 繁体字 可见,该字上面为“阜”,下面为“莫”(即“暮”),中间一竖表示山岭,整个形状像一个在山上居住的人,所以,这个字表示“暮”、“晚”之义。由于“暮”、“晚”皆有“时间接近晚上”的时间意义,所以,引申出“结束”、“完了”等义项。 而上述形意兼有的“募”字,《说文·部》解释说:“募,募士,募兵也。从帛,卯声。”意思是招募士兵。许慎认为“募”的本义是“募土”,也就是说古代的征兵制度有两种,一种是有偿招募,称为“募土”或“募卒”;另一种则是义务兵役制,叫“召丁”。这种征兵方式的差异,反映到字面上就是“募”与“召”的区别了。
古代“募”与“召”、“购”二字同义,可以替换使用。如《孟子·梁惠王下》中有“募天下之士”,《战国策·齐策四》中则有“昭王募士”,均为有偿征兵。到了汉代,尽管刘邦实行的是“谪戍”制度(将犯人发配边地服役),但汉武帝仍采用了“募士”的办法征发军队。东汉班超投笔从戎之前,原先是“投檄郡国”,也就是无偿报名从军。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虽说是封建王朝,但国家经济实力下降,财政不足,这一时期的征兵方式多是“募兵”为主、“征兵”为辅。“募”的字形演化如下—— 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简体汉字 在演变的进程中,“募”上部由“言”改为“帛”,这是因为古人以丝帛作为钱财的象征物,比如“束帛”、“缣帛”等等,所以,此处表示用钱招雇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