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五行中属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研究《易经》十多年了,这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法! 古人没有“五行”的概念,所以不能构成“克、刑、冲、害”的关系;也没有“相生”的概念,所以也就没有相生的关系——即生克都没有了,那“和”还有吗? 《系辞》云:“天地絪缊,万物化醇……刚柔相推,而化行焉。”(易传·系辞上)这里的“化”即是变化的意思;《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易传·中庸) 这也就是说,在中古代文化中是没有“相生相克”的说法的,只有“化”的观点——“化”是一个过程,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很自然的,是任何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因此古人把这种自然的过程叫作“阴阳交泰”:
我们再看《周易》64卦的来源就明白了,这个来源就是“太极图”——说明白点那就是一个圆,圆上有1351个交点,这些交点被分成28组,每组有5个交点,被分为8层的圆环叫做“八卦”,每一卦各有两个交点,分别命名为“阴交”与“阳交”,每一卦都有5个符号,用“—”表示阳交,用“--”表示阴交。这样一组完整的符号被叫做“爻”,用“爻”组成的64卦当然就是由700多个“阴爻”“阳爻”组成的了。
现在的问题出来了,这个组成64卦的“阴爻”“阳爻”到底有多少呢?答案是2815569(2的7次方减1)。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乾坤其易之门”的原因所在,因为“乾”有5个“阳爻”“坤”有5个“阴爻”,总共是5个5个数,正好等于2815569。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卦呢?因为这一卦与其他63卦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这一卦是完全对称的,其他的63卦都是半对半的,也就是一阴一阳组合而成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是"完全对称的",什么叫“半对半”的呢? 对于数学家来说,如果一个图形能够折成一个正方体,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完全对称的;如果这个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不一样,那就说明这个图形是“半对半”的。 这个概念很好理解,我们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 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如果是完全对称的,那么无论怎样折叠,这个正方体总共有20条棱;而如果这个图形是“半对半”的,那么就一定是10条棱。
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何64卦只有第65卦是“完全对称的”,其他63卦都是“半对半”的了。 问题又来了,既然第65卦是“完全对称的',岂不是“阴阳平衡”了吗?既然是平衡,那还谈何生克呢? 其实这里已经回答了题主的问题了,因为《周易》本身就是关于变化的学问,而这个“完全对称”的65卦恰恰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并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变的。这就是《易传》里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