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给孩子多少零花钱?
家长在给孩子设定零花钱时,可从两个维度来考虑:
一是家庭收入。给孩子零花钱的初衷,是让他们自主支配属于自己的小部分“收入”。因此家长可先思考孩子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是多少。例如,设定该比例为5%,家庭月总收入为15000元,则孩子可拥有750元的月零花钱。
二是所在城市。同样的收入水平,不同城市所能提供的生活水平可能差别很大。例如同样是100元,能在北京买到一顿午餐,却能在三线以下的中小城市买到一份晚餐乃至一份超人意料的“丰盛大餐”。因此,在初步设定零花钱后,还要根据所处城市的物价水平进行调整、微调。
在设定了总零花钱后,还可对零花钱做进一步的分配,例如设置成“流动的水”,大体分成“必流”、“可流”和“留存”三部分。
“必流”部分是用于“养鱼”的部分,即满足孩子日常基本需求的部分,如午餐、公交费用。“必流”部分应尽量做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鼓励孩子不“破费”,同时“必流”部分不得挪作他用。“可流”是一部分可机动支配的零花钱,可让孩子随意支配,用于满足小部分低档次娱乐和消费,如买冰淇淋、漫画书等。这部分零花钱应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留存”部分是一部分可用于“大计划”的零花钱,是零花钱中“压舱石”。该部分可在家长的鼓励下逐渐增加,并由家长和孩子商定用途(如购买喜欢的课外书、玩具等),专款专用,原则上不可挪用。
这种零花钱管理方式,有利于鼓励孩子学会区分“急需品”和“想要品”、鼓励孩子为大目标存钱、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和延迟满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