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有校鸡吗?
鸡年说鸡,作为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家禽之一,鸡和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息息相关。但提到学校里有鸡,不少人都会觉得很新鲜。实际上,高校里养鸡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清华大学也不例外。清华有校鸡,养鸡人是动物中心的饲养员,他们既是医生又是饲养员。别看这些养鸡人整天和鸡窝打交道,可学历都很高,都是学兽医的研究生。据他们介绍,饲养小动物的团队一共两男两女。
清华大学的鸡都是供科研用的。养的鸡都是实验鸡,包括火⻨鸡、⽩⻨鸡、⿊⻨鸡等。清华的鸡还过着和人类似的生活,会体检和治病,生病了要拔火罐扎针。由于实验需要,清华的鸡们经常要“出差”。养鸡人要长途奔袭,上山下海,带着这群“鸡哥鸡弟”奔赴各种实验。
这些“鸡哥鸡弟”在科研人员及养鸡人的努力下,在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像禽流感疫苗、血清和免疫实验的研究。
除了鸡以外,清华大学还有其他动物,如猫、狗、⻢等,这些动物也都不是用来给大家吃的,而是作为科研用途,属于科研动物。清华的“养猫人”也经常带着自己的“猫主⼦”奔赴实验的最前线。有时会是深夜,也有可能是周末。
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科研动物的牺牲和贡献,比如疫苗、药品、手术的临床实验等都离不开科研动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研动物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及人类医学知识的进步。所以对待科研动物,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同时也要尊重它们,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