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好不好?

谈义凯谈义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湖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34年,时名湘省国医分校,1937年迁沅陵并更名为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38年并入国立中正医学院,抗战胜利后返长沙并更名为湖南中医专科学校,1953年停办。1954年湖南省政府决定重建湖南中医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中医院校),1962年复名为湖南中医学院,1971年与湖南医疗系合并成立湖南医药学院,1978年恢复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校坚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人类健康提供高质量医药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科研支撑,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提供高标准智力支持,为世界提供中国式医疗卫生解决方案”的“五为”新时代办学思想,遵循“至精至诚、惟是惟新”校训,恪守“求真求用”校风、秉承“求索求本”学风。

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大学为目标,以创建一流学科为引领,逐步形成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设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3个管理、服务机构,3个校办企业,3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1个教学医院及实习基地。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建有国家中药GAP、GLP、GCP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湖南)1个,国家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现代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2个,湖南省首批重点创新团队1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中(国医学)、西(洋医学)、工(程技术)三支精锐。现有在职教职工近290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拥有“国医大师”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名中医3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岐黄学者”2人、“青年岐黄学者”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3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81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31人,“湖湘学者”19人,“芙蓉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8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2人,湖南省“225”人才12人,湖南省“225”工程卫生科研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人,湖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领军人才28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14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6人,博士生导师175人,硕士生导师441人;湖湘青年英才8人,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湖南省优秀专家8人,湖南省优秀教师6人,湖南省我身边的好党员4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中医药专家7人,省级名中医29人,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奉献奖2人,省级青年岗位能手5人,省级“普通高校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8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承“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以医学职业教育为特色,培养德医双修、知能并茂的一流医药人才。现有本科专业26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