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蕴”字属于会意偏旁,由“艹”和“文”构成。 《说文》:“艹,百卉之总。象形。凡艹之属皆从艹。”可见,艹做偏旁时,是表示“众多、密集”的意思。这个偏旁的字大多与草有关,或者具有草木的含义。 “文”的本义就是“错杂颜色而画成的花纹”。所以由“文”作偏旁的很多字都同“色彩”相关。
又因为古代文人大多有文采,所以后来“文”又引申出“文才”“文艺”等含义。 “蕴”即“蕴藉”“蕴藏”“蕴含”之意,也即“包容”“容纳”之意。此意为“文”字所无。但是,由于“含”字表达这一意思更加生动形象,所以现在很少用“蕴”字了。(“包”字也有此意,但主要指“包裹”“装盛”) “蕴”字还通“蕴”,多用于人名。音同音字“酝”“允”,均读作yùn。
文字学观点
金文的“蕴”字,从艸(艹),表示与植物有关,焚声。而这个“焚”字,本义应该是“有柴草的山林”,所以“蕴”的本义就应该是“草木丛生的地方”。不过,与它的表声字“焚”强调的是有柴草的特点不同,“蕴”字更强调草木繁盛、堆积的特点,比如“若积薪也,屝屝(bi)相比。”
木草繁盛、堆积,是说空间密集;如果由空间的密集义,再转而引申指时间的密集,也就是“连续不断”之义,也合情合理,比如“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求忠臣孝子于今之世者,岂令之厚,岂古之薄也?於(wū)!行去过矣。”(注,这则中“蕴”在甲骨文中写作“云”,本义也是同“云”相联系的“密布、密集”义,后来引申方向不同而孳乳出了“云、雲、雲、芸、缊、芸、缊、愠、雲、芸、纭、氤、氲、缊”等字)
“连续不断”既可指一个时间延续的过程,也可指诸多具体物件的“累积”,“累积”自然就又引申出了藏、含有、包含等义,比如“於、而、郁,郁勃也。郁,有于、而义。言於者,含而不泄也。”
因为包含的东西多、包含的“量”大,所以,“蕴”字也就又引申指“众多、富厚、富裕”以及“深广、深远、深厚”之义,比如“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shuò)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xǐ)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致其位,而安消者也。”
“蕴”字后来又读四声,由本义的“空间密集”而引申出了“折叠”之义,比如“古曰短衣、曰袴褶、、袴、短襦之属皆是已。至其有裆否,袴褶与衫袴、裲裆、裩袄皆裆中实布者也。……襦与裲裆、裩袄通称,而短小者则多不复别缀裆,故与裲裆、裩袄多相区别,此则有裆、无裆又互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