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夏渝夏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圣”字的五行属性,历史上有过争议。 汉儒董仲舒认为,圣的字形表示:“止而见威”;即所谓“圣人”是停止不动而彰显其威力的人。因此他的《春秋繁露·郊祀》中说:“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之尊,莫尊于圣。故天以日月星辰为文,人则以圣为文章。天地有阴阳,人心有君子小人。”(此段引自《春秋繁露·玉磬》) 所以他主张:“圣者,智也。智者,知也。能知之谓圣人。” 这就是说,在董仲舒看来,圣就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与这种观点相近,后世有的注家把圣字解释为“闻一而知十,见二而知四”。(见《五经正义》) 然而,清儒刘宝楠不赞成这种见解,他说:“凡言智能,非独指才明强记言之……若必日‘知之曰圣’,则愚夫愚妇,当可入圣矣!”(《论语义疏》) 刘宝楠的观点受到当代许多学者的支持。钱穆就说:“若指才智言,则何莫不成圣?”(《论语新解》) 这也就是说,刘宝楠等人坚持一种新的看法——圣不仅仅是智慧的象征。在他们看来,圣除了包含智慧、精明之意外,还蕴涵着道德伦理的意义。 这种看法,得到了现代学者的支持。吕思勉就提出:“圣者,品级之名……”(《论语探微》) 其实,我们观察汉代画像石和砖刻中的孔子像就可以发现,汉代人所塑的孔子形象已经兼具了道德修养与知识博赡两重性。如南阳宋氏墓室中的孔子,身居礼乐之中,身后绘有《诗经》《书经》《易经》等上古典籍。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孔子的手中还持物——或作抚琴状,或作执卷状,这些物件似乎都象征性地表达了孔子在德行与学识两个方面的高洁与渊博。 东汉王逸少《述古赋·赞孔子》云:“惟圣公,道既成。敷仁德,布文明。发经典,播微言。敷章华,绍尧舜。钦世德,崇儒风。垂衣裳,立圜丘。执圭笏,行雍容。正仪容,有温恭。和雅步,启辞宗。善问学,博知闻。”“惟圣公,道既明。抱朴德,秉至诚。垂衣裳,施礼教。立典坟,布德化。遵《周诰》,师殷汤。援《商箴》,蹈文王。举逸民,振败亡。”

贝天宝贝天宝优质答主

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五行学说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它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生成的,这世界一切的运行规律都是这五种物质的消长、变化、运动规律。而且,五行之间可以相互生克。所以,五行学说在古人的哲学体系和思维体系中,是解释宇宙中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古人几乎把宇宙中一切都分归在五行之中了,比如,在方位上,东、南、中、西、北;在色彩上,青、赤、黄、白、黑;在脏腑上,肝、心、脾、肺、肾等,都被归结在五行的范围之中。同样,按照事物“五行”分类的思想,古人也把人名中的字分属在五行之内,从而形成命名上讲求五行生克和相生相成的说法,给名字赋予了特殊的思想意义。

关于字的五行归属,古来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

1、按许慎《说文解字》和宋人徐天祜的“五音”给字归类。所谓五音,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分别把它们归属为五行的土、火、金、木、水。如唇音“只、诸”的拼音为zhi和chu,它们的第一个发音部位都是唇,这种属于唇音,应属五行的土字,这种说法对纯音韵学者或许还有参考价值,由于古音发展到今天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且这种归类方法与字义完全无关,现代人使用价值不大。

2、按东汉班固的《白虎通》和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中的“五音”,把字分为宫、商、角、徵、羽五类,并把它们与五行相配属,宫音为土,商音为金,角音为木,徵音为火,羽音为水,这五类读音又有“清浊之分”,“清属阳,浊属阴”,字的阴阳五音又与天干相配。

3、按字的笔画及笔字种类将字归类。这种说法大致分两类:一种是讲五行为万事万物之本,字为万事万物的符号,因此也必然有属五行的字。具体分类是以笔画数分配成“五格”,即姓名用字的总笔画数除以五,所得的余数即是字的五行归属。如余数为三,此字的五行就属“木”格。另一种把字划分为“五行字”,即以字的笔画来区分,如字的中间部分有竖长竖画,或字由撇、捺相交而成的,则此字为木字;字由宝盖头、雨字头等字成,则字为水字;字中有如舟形、舟边形或由提、横、长捺等字构成,则字为金字……这种说法对“五行字”划分很有创意,它对人们起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按着字的形、声、义、用等特点来分析属何种 “五行”。这种方法实际上可称着古代传统的八字起名法。它与上面的相生相克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提法实际上有着较深的社会影响,大多数人也都认可这种提法,人们起名也以此为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