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五行属性是什么?

邹林玲邹林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音”和“韵”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两者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音”主要指语音,属于语言的线性表征;而“韵”则是指有声调的语言所具有的音素变化规律,属语音的形态范畴。在现代语言学中,通常用“音系学(phonology)”来研究“音”,用“韵律(prosody)”来研究“韵”。 不过,在中国古典文献中,这两个概念的界限并不明确。人们经常直接用“音”来表达“韵”的意思,也用“韵”来描述“音”的特征。

在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归属时,不能无视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审音观念对它们产生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人们普遍重视声音的韵律美,他们不仅刻意模仿古代汉语的声调创作散文诗歌,而且在给文学作品标注音序时也很讲究声调的韵律。他们所标注的音序往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发音,而是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吟诵调”。这种吟诵调受到文人独有的审音观念影响,常常和实际发音相去甚远。由于汉字是单音节文字,每一个字独立发音时会形成相应的舌尖、双唇、舌叶等辅音群,这些辅音群会再次影响人们对读音的感知。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音”和“韵”的界线变得模糊起来。

尽管存在以上种种困难,我们仍然可以大致将古代汉民族使用的书面语称作“音书”,并将它和口语中的“白读”相对立。 “音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它的使用者是有着明确身份认定的士族文人群体。这群人拥有足够的资本和动机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改进和规范,因此他们的声音能够顺利地传到后代,并成为现代普通话的主体。 而“白读”则是处于语流之中具有很强变异性的小方言。这些小方言随着使用者的流动而扩散到各地,最终影响了整个民族的语料分布。尽管它们也受到“音书”的影响,但是两者的接触并不是双向的。“音书”无法像规范语法那样规范口语里所有的词语用法,也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整齐划一地规范每个单词的发音。它对“白读”的影响总是断断续续的,带有很强的局部性。因此在分析“音”“韵”关系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文盲率这个重要参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