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私营企业多少?
私企就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不存在什么体制的问题(除了一些特定行业需要资质、许可证之外),所以只要老板有魄力,资金有保障,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是所谓的“法无禁止皆可为”; 而国企则是受到更多限制的,不仅经营会受到更多监管和制约,甚至很多时候连自己该怎么做都不能随心所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 首先,我们国家的国有资本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入。既然是财政出资并拥有控股权的企业,那自然就要对出资人负责了。而“对出资人负责”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能把资产随意亏损掉或者弄丢(因为国资流失是要追究责任的)。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这种责任本质上属于全体人民,只不过由具体执行者代表大家来履行而已。
既然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要对所有人负责而不是只对股东负责,那么他们做出一个决策之前必然会考虑更多的因素,而不仅仅是市场机会和企业运营的情况。例如会不会伤害到消费者利益(毕竟国有资本也就是全国人民的钱嘛)、环保是否达标、有没有违规操作等等都会被纳入决策者的考量范围。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明明市场前景很好的项目,国企却不敢贸然涉足的原因所在。毕竟国企的领导也要“对上级负责”,这个上级可以是党委、政府,也可以是国资委或者是同级纪委(负责监督),总之比市场调节要复杂得多。
当然,有些国企领导也是渣渣。比如某些地方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这些所谓的“国有企业”实际上完全不受市场约束,他们拖欠供应商资金甚至赖账不偿还是有案例的(虽然很少),那种情况下他们更像私人企业了。 另外再讲讲体制问题。所谓体制,说白了就是要建立一套制度,并且让这套制度能够严格执行下去。从题主的描述来看,应该是指薪酬体系或者说工资制度的体制。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
1.国企的工资到底该怎么定? ——这个问题很难有统一答案,因为各个行业的国企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不一样,而且所处的阶段也有差别(新建还是改制),因此没有哪个标准答案是可以通用所有的国企的。不过大致的方向还是可以有的。一般来说,国企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企业效益相匹配,因此可以制定一个基准值,然后根据年度业绩考核情况来调整。至于说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等结构比例怎么划分,那就看企业具体情况了。
2.工资究竟该怎么发? ——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因为涉及到员工的具体岗位、能力、素质以及贡献程度等多个评价指标,因此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否则招聘面试干嘛用?)。在这里我就扯扯蛋好了。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给国企高管人员定个高一点的标准,让他们先富起来(先别骂我,我真这么干过……)。同时完善监管制度,不能让高管们随便掏空企业,毕竟他们手里掌握着那么多权力,而权力和物质激励总是如影随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