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资委好么?
作为在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工作了30年的老同志,我既为能够参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历程而感到高兴和自豪,也为国资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产生过忧虑。 通过多年努力,如今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国有及国有资本控股企业1.17万家,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4.68万亿元、净利润2459亿元;市国资委直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21万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48%。
作为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市国资委主要职责是“监管”。如何管好、管住、理顺监管链条,不断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直积极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加强规范治理,特别是强化了财务决算审计和风险管理,同时推进了投资审批程序优化和监管权限下放,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提高办事效率。但我们也意识到,尽管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当前我市国资监管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从整体上看,国资监管的制度体系尚不健全,部分监管规定过于原则或缺乏可操作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有的政策不适应问题逐渐显现;其次,国资监管力量还相对薄弱,面对日益庞大复杂的国有企业队伍,我们的监管人才明显不足;第三,国资监管的信息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市国资委对直管企业的监管主要靠定期的现场核查和审阅报表等方式进行,难以实时掌握每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企业运行中的诸多细节问题,而企业内部信息也无法及时地反馈到外部监管机构。
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充实监管工作力量、提升监管科技含量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国资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