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1、一饭千金
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说的是韩信早年落魄时,有一位洗衣妇愿意分食给他。后来韩信贵为齐王,不忘旧恩,要重重报答妇人。
妇人说:“大王自重,我高祖人也,言已大王,不愿受惠。”韩信说:“如是乎!我食妇一饭,岂止一饭德我也,终我生乎!”于是,“千金”馈赠妇人。
2、狡兔三窟
战国时,齐国有位姓孟的贤臣,为人正直,能说实话,齐宣王很讨厌他。孟尝君(田文)把这位孟先生收在门下,他为报知遇之恩,献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先生为孟尝君策划凿了“二窟”。一是派人去秦国说秦王,说明孟尝君极得齐国重用,使秦王不敢重用孟尝君。此乃“一窟”。孟先生又劝齐王派孟尝君去秦国作大臣,秦王知道上当,想扣留孟尝君,经孟尝君再三请求,才放孟尝君回国。此乃“二窟”,孟尝君可保全了性命。
孟尝君还想再凿“三窟”。孟先生献计说:“请君入楚,而自为树名,足下楚国而后树楚,可以闻矣。”孟尝君到楚国去,楚王厚待他,“以梧桐荐,以锦褥”,孟尝君“三窟”凿成,可以“高枕而卧”了。
3、三顾茅庐
语出《三国志·诸葛传·裴松之注》,是说三国时刘备三次亲自到诸葛亮隐居的茅屋中去邀请诸葛亮,帮助他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现多用以比喻一再诚恳地邀请或拜访某人。
4、纸上谈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好谈兵法,夸夸其谈,只会纸上谈兵,不会临机应变。战国末年赵括任赵军将领时,他改变了老将廉颇的作战方案,全线出击,结果被秦兵打败,40万赵兵被坑杀,赵括自己也战死了。
5、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历史典故——退避三舍讲的是晋文公履行自己年轻时所许下的诺言,率军在楚军必经之地驻扎,等待楚军的到来。楚军来到,果然按作战前的约定,“退避三舍”,主动让出大片土地,最后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