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属于什么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可以按其能、色、形,味等属性归属到这五大类,由此形成基本的分析归纳和思维方法,即木、火、土、金、水五个基本元素所概括的五个性质和属性以及它们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古代人们认为,在人体中有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有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其他组织系统包括经络、四肢、肌肉、皮毛、骨骼等;有精神方面的喜、怒、忧、思、恐五种不同情志活动,可称为“五神”或“五行神”;还有“入口五味”的酸、苦、甘、辛、咸,称为“五味”等。
他们把人体的五脏及其相关联的脏外组织系统、五种情志活动及五味分别配属五行,建立起五脏系统并和自然界的木、火、土、金、水等五类物质及五气相沟通,作为研究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规律的最基本的归类方法。
属于火的属性的心脏,主思维、意识、感觉等神志活动,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使人体的四肢有正常的温煦感觉,并调节与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等有关的精液活动;属木的肝脏,其功能是调节人体的脏腑和躯体的运动,疏泄情志活动,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主管人体筋络及两目等功能活动;属土的脾脏,其功能是调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液的输布,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运动,并参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调节人体的思维、意识活动,通华于口,主味;属金的肺脏,主管全身的呼吸运动,参与血液的生成,调理体内外、脏与脏之间的生理协调和代谢平衡,调节和控制情志活动,主持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主管人体皮毛和骨骼的功能活动;属水的肾脏,贮藏人体生殖之精液,主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活动,主纳气,保持呼吸均匀和气、血的正常运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和骨骼、发、齿、耳等的生理机能。
中医的五行配属和临床诊断治疗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医生通过患者有规律的症象,就可以判断发病的部位和病变的性质,继而进一步探求其发生、发展、变化的病理过程,为治疗提供依据。
在治疗时,还可以运用五行相生相克规律,采用滋水涵木、培土生金、补金生水、泻南补北和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等治疗法则来调整和平衡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从而解除或控制病情。
例如,按中医五行理论,肝与胆互为表里,属木脏,有疏泄精液、调节情志活动及运动四肢并主筋等生理功能。
如果肝胆有病,疏泄功能失调,可致情志抑郁,胸胁胀满疼痛,口苦脉弦等。医生根据木旺当泻的原则,可用味苦性寒的药物以“以苦泻之”来进行治疗,此为当泻;如果是肝胆不足或因肾水不足无以生肝,则见四肢拘挛,筋骨乏力,胁腹挛痛,阳痿,脉细无力等,故应用温补或滋阴以补养肝肾之精,使肝脾经气血充足以濡养筋脉四肢,此为当补。
总之,由于中医五行学说和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是相互结合和渗透的,脏腑理论从具体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进行说明,而五行学说则把人体的脏器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着重从功能联系的角度进行说明。因此,二者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