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五行属什么?

鄢琳文鄢琳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五行的产生

古人为了研究宇宙的规律,发明了一个理论模型,这就是五行。它的产生,大约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用五行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生存活动了。人们用五行来表示五大类物质的特性,并以此来推测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所谓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事物。古人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五者相生相胜(克),周流六虚,运行不息,成为宇宙中物质运动变化的根源。

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和特性来概括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它以五者的特性来说明其相互关系和转化。

1、“木曰曲直”。木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凡是具有上述特性的事物,其属性皆可归属于木。如肝胆疏泄、调畅气机、条达情志和脾胃升清功能,按五行属性就归属于木。

2、“火曰炎上”。火有温热、向上、明亮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明亮、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其属性皆可归属于火。如温煦、温化、温升,及阳气的推动等变化,按五行归属为火。

3、“土曰稼穑”。稼穑就是播种和收获,引申为生化、承载和受纳之意。 凡具有承受、生化、受纳、承载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其属性皆归属于土。如脾的运化水谷,化生精微,充养全身,大肠的传导,胃的腐熟水谷,以及肺气的肃降,肾水的潴蓄,皆与土的特性有关,归属于土行。

4、“金曰从革”。从,顺也;革,进化、变革、肃杀、严明等意,其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变革之性质与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如肺气肃降,大肠传导,金属易于塑造等,皆从“从革”的特性,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滋润,下达。水有湿润、滋润、向下流动之特性,故引申凡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及现象皆属于水,如肾的藏精及主水液输布、冬令寒水,皆具备“润下”的特性,归属于水。

三、五行的生克关系

1、相生——有促进、增长、滋生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环无端。

2、相克——有抑制、约束、控制的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环无端。

四、五色与五脏的关系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用颜色来比拟各种事物,用颜色来表达思想,借颜色来抒发感情,并逐渐形成了较稳定的色彩标志的观念系统。

不同的色彩作为物质的属性,可以反映不同物质的生理特性与心理效应,各种颜色的细微差异可表示不同的感情和意识。人对色彩的感觉、态度和反应往往受到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的制约。中国人很早以前,便发现了色彩可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识。

中医以“五行”的观点来论证五脏:青色归木,其脏肝;赤色归火,其脏心;黄色归土,其脏脾;白色归金,其脏肺;黑色归水,其脏肾。中医根据不同的病情来论证五脏的病变,同时根据病变的程度来观察面部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中医的“望色十法”是“明堂”色的观察法,分为浮、沉、清、浊、消、骤、夭、迂、泽、夭等。例如,心的病变反映于“明堂”部的(额部),其色赤,同时额部又反应心的病变:如果额部的赤色浮于“明堂”表面,明亮、纯粹、洁净,这就是“浮色”。它显示患者的心脏刚开始有病变,病情尚轻。如果赤色沉而不显于额上,“明堂”部显出红黑色,这是“沉色”,它表示心脏的病变已深,病情已重。 “泽色”显示某脏刚开始有病,“夭色”显示某脏的病变已深。因此,有经验的中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