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对什么行业好?
在人的心目中,水是生命之源。我国许多传统文化,如中医,对水的作用推崇备至。在人们潜意识中,水是善良温柔的,而一旦成为灾害,又变得暴烈残酷起来,水既哺育人类,又可能毁灭人类。
从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灾到1999年的西部特大旱灾,都是多年不遇到的自然大灾,但是,旱涝大灾并没有对中国经济增长构成实质性损害。不仅如此,“水经济”还给中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那么“水经济”对哪些行业有好处呢?
水灾对水产业好。
江河洪水淹没大量农田,给水产以巨大的繁殖场所,而洪水本身带来的水生生物和有机肥料又极为丰富,加上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少敌害等,使水产品生长繁殖迅猛。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尽管粮食损失严重,但水产品增产20%以上,江苏有的地区增产50%以上。
水灾对水产事业危害最大的是江河下游,特别是河口地区的养鱼场,在长江口一带就有30多个,由于江河洪水、潮汐和大风的综合作用,使这些围栏养殖、闸坝养殖和网箱养殖的水产品损失惨重。此外,江河洪水导致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使水生物种群结构发生变异,使一些水生物种产量减少而另一些增多。
水灾对建材业好。
洪灾使许多工程被毁坏,灾后恢复和防灾能力提高必须重建或加固江河湖泊的防洪工程,而防洪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料、水泥和钢材。特大洪水后,这些材料一般供不应求。
长江干支流蕴藏着丰富的砂金资源,砂金开采历来十分活跃。1998年长江的特大洪灾一度使砂金开采业陷入近乎瘫痪的境地,由于取砂船被禁止航行和砂金断绝流通渠道,砂金价格暴涨,1998年10月初达到每克180元的历史最高价位。随着汛情日趋平稳和砂金流通解冻,取砂船起锚航行日多,砂金产量大幅增加,价格急剧下跌。由于特大洪水使砂金开采业停顿3个月左右,当年砂金减产30%以上。1999年砂金产量大幅度增加。
水灾对渔业好。
洪水淹没大量农田,为鱼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而且洪水带来了丰富的有机肥料和营养物质。1998年长江干流中游段的产卵量比上年增加了55%。
水灾对旅游业好。
特大洪水使长江中下游许多江段的水位高出地面10米以上,游人可以乘坐游船在市区街道上航行浏览,甚至能看到农家小院里喂养的牲畜。一些江段由于江底被淘刷,江心出现比原来江面高出许多的沙洲,成为人们垂钓和览胜的好去处。著名的三峡大坝库区,由于在建坝前特意安排的最后一次特大洪水的冲刷和淹没,使新库区的生物和环境更加接近天然状态。可以预料,在将来的“高峡出平湖”时,其可游览性和吸引海外游客的功能将大大增强。
水灾对航运业好。
特大洪水使长江航道水位普遍比枯水期高出近20米,加上通航水域加宽,比枯水期航行更通畅更安全。同时,由于流量剧增,流速加快,特大洪水期长江的航运能力比枯水期提高2~3倍。
由于长江中下游特大洪水使洞庭湖、鄱阳湖水位猛涨,两湖的内航船只可以比枯水期更便捷地驶向长江进行长途运输,使长江中游的航运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大洪水还增加了长江的运力,1998年长江货运量达到5640万吨,比1997年增长19.3%。
值得注意的是,特大洪水还使长江干流的航行安全度降低。在枯水期许多江段的通航能力受影响甚至被迫停航。而且特大洪水期虽通航能力提高,但由于含沙量剧增,航道内障碍增多,增加了航行事故的可能性。
洪水对运输建设好。
由于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使许多港口、码头被淹没,一些跨江通道被堵塞,一些沿江线路被毁坏,灾后必须尽快恢复以满足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的需要,使这些地区的铁路、公路、港口、码头和桥梁比特大洪水前更有发展,更牢固。同时,特大洪水使人们认识到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的重要性,因而使这些地区运输建设更有目的地朝着增强防御特大自然灾害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