坶在五行中属什么?
《说文解字》中有“土,地之生物,奇偶相配也”的解释;还有“姆,母也。从女从厶。” 可见,“土”和“姆”的本义都与女性生殖器有关——即女子月经来潮。 “土”字的古字形,上面部分像女性的子宫,下面类似大地的形状,二者结合象征女性月经来潮,生育万物。
“土”字在古人看来是神秘而又尊贵的,所以它是“五行”之首。 “姆”字是个形声字,上面的“母”指“母亲”,下面的“厶”表示读音。在古时,“姆”是指侍奉母亲的婢女,其职责是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包括给母亲洗内衣(也就是“姆”)。所以,“姆”字的本义就是“母”(见《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后来,“姆”的字义逐渐淡化,变成了指称那些有哺乳妇女义务的女孩(如“奶妈”“哺者”)。最后又变成指代所有成年女性的通称——“妈妈”。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土”——即今天的“土”字,与现在人们意义上的“土”不同。现在的“土”字只代表“泥土”或“土壤”。而古代“土”字表示的意思则丰富得多,它既指人类社会中的“国君”、统治者,又可以用来称呼神祇、天帝,而且还常被用于特指“皇帝的母亲”——皇太后。
从五行为土。
《说文?坶部》:“坶,土之高者。”本义为高地、大土堆,属于“土”,其义项皆由此引申而来。
在现代汉字中,其常用字有“坡”、“埠”、“址”、“址”、“坻”、“痔”等。
在古代典籍中,多以通假字出现。“坶”通“陂”,《康熙字典》中有两例。坶,通“陂”(bēi),《说文解字》:“坶,音陂。《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茆。嗟我公侯,万邦之宗。俾尔昌而大,俾尔卒千年,皋皋曾曾,毋大于王。维邦之固,思乐泮水,薄采其莲。坐而假寐,见师且迁,维熊尔梦,维阿公梦,尔之梦维何,维熊人梦。维斯赵人,以伐四方,我有休德,子孙其长。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万邦,克奉其宗。四方既平,王国庶极,尔无我压,不从尔则。昏姻式微,老壮安宅。尔赋不勤,尔贡不难,曾孙之穑,以为尔积。我尔维多女,尔维多子,尔维弃予,我众允知。予躬不阅,恐辱予先,予出我车,于彼周道。徒御不惊,周道正宗。宁适不来,微我弗从,爰居爰丧,勿使愁士丧德。妇人之泽,不覆初,公孙之裕,不助不绍。世有哲人,可以问津。我士维何,我众惟友。民之丽矣,俾尔寿考,尔昌化大,俾尔偕老。神之听之,终和且平。惟尔之故,使我不能宁居。”《后汉书·顺帝纪》:“今大河溢决,北渎逾越,兖州之界坏而未合,百姓之死者转相惊骇。其令大司空、将作大匠、兖州刺史皆以便宜增调发役,务平涌水,更起堤防。其为书到,令将作大匠、兖州刺史尽心宣力,务弘大利。”《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七》引《续汉书》云:“冬十月丙戌,诏曰:‘朕闻五岳四渎,皆上帝所为,尊不可不至也。乃者,频有灾异,大河决溢,兖州之界坏而不合,济泺飞涛,流漂无数,百姓被其灾苦,朕甚忧焉。其以卫尉虞诩为使河都水使者,受大司空节度,其令兖州刺史、将作大匠将吏、役士务尽规谋,称朕意焉。’
“坶”字除上述字典注释有“陂”义,与“陂”字同音通假外,其他《说文》所未收二字,均从坶从水,义为停聚的水,并无大泽义,与《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及孔注并无丝毫关系,不能以“沱”释此“坶”,故《集韵》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