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树脂属土吗?

竺子游竺子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五”这个概念是古人通过观察而得到的结 论;其次,“行”在这里是“行的意思”,也是古人通过观 察得出的结论——因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经常以不同的形 态存在并发生着变化,所以被古人形象地称之为“行”——这 里边的“行”字通假了。 所以,所谓的“五”和“行”都是古人基于现实情况而进行 的抽象化、模型化的结果,是被他们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客观 规律。而不是像现在有些学者所谓的那样——五行就是古人 基于现实情况而进行的假设性的理论体系。(这里的判断根 据是郭沫若等现代学者的观点,他们把五行解释为古代中 国人在认知局限下所做出的假设性推理。)

那么,什么是古人通过观察总结出来的东西呢?比如说 :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这是古人通过长时间对太阳 的观测总结得出的规律;地球是球形的——这也是古人类 经过长期对外星体(尤其是月亮和星星)的观察后得出的 结论;水往低处流——这也是古人通过对雨水、河流等自然 现象的反复验证得出的结论等等。 所以,无论是阴阳还是五行,都是从大量的事实出 发,经过一定的简化和抽象而得来的具有普遍性规律的东 西。它们是真实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的,只是它们 是复杂多变的现象背后本质的、简单的、抽象的规律而已。

至于你提到的“火在南方”、“土在中”之类的,那只不过是阳 阴或五行相生相克的解释罢了,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 木水火土——换句话说,没有五行,只有阴阳或者象、数。

羿柄谊羿柄谊优质答主

中国自古就有“金、木、水、火、土”五材说,后来演化成“金、木、水、火、土”五行说,不仅贯穿于中华各民族的图腾信抑之中,而且渗透在政治制度之内,影响至今。比如十二生肖中有马、牛、羊、猪,唯独没有狗。从古到今的中国建筑,特别是宫殿,讲究院落布局和红墙黄瓦,而不用蓝顶绿墙。再如传统的中国服饰,皇帝穿黄袍、士兵着青衫、婢女服绿衣等等,究其根由,在于古代的哲学思想所使然。“五材”或“五行”的对应物是:金为斧斤;木为树;水为雨;火为电光;土为块。这种对应物是各民族对自然界所表现出的五种存在形式的理性认识。斧斤可用来砍伐木料,木料可用于生火,生火可用来煮水,煮沸的水洒向天空会降落为雨水。雨水又润物泥土使它更坚实。斧斤是用金属制成,电光是来自天空(为水),块状的泥土经火炼可以成为有金属光泽的陶瓷,且金属常常来自水底或深土中。可见“金、木、水、火、土”五材或五行是一个互相依存、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立体结构。这个理论结构的形成,是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五材说”的本义是指木料等五种可再生物质,其物质观是朴素而唯物的。后来经过民族大融合和道教、禅宗、玄学的渗透及“五行学派”的演绎,逐渐“天人合一化’和“神明化”,即在“人和”、“和谐”、“阴阳”关系中,成为一种“平衡论”和“循环论”的哲学思想,成为宇宙观、自然观、治国理论、人生哲学、社会伦理,渗透到中国人生产、生活和思维的各个领域。这种宇宙观和自然观的形成,是各民族的先民们长期处在天地之间生产劳动的结晶,它反映了天(自然)和人(自身)之间的依存关系,渗透了天人和谐、人和、民和、家和的传统和谐文化思想。“五材说”或“五行说”是中国先民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长期理性思考的产物,这种思维成果及其在文化中的渗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所以,木、金、水、火、土五字,绝不能只当成指称某类具体物质的单纯表意符号。对于具有东方文化心理结构的中国人来说,在“五行”五字后面还存在着一系列引申和比附性意象,诸如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色(青、红、白、黑、黄)、五味(酸、甜、苦、辣、咸)、五脏(肝、心、脾、肺、肾),等等。这种“五材说”、“五行说”、“五行思想”的渗透所形成的民族心理,即是中国人特有的“五字文化心理”。

“木”字由于在中国人的“五字文化心理”中位处“居中”和“处正”位置而成为木质文化的基础符号。“木”字本义指木料,后又引申为树木、木器、木工、木讷、本性、根本、纹理等义项。在五行中,其位在东(方位)、其色为青(色彩)、其声为呼、其性为散、其味为酸、其数为八,与肝相应(内脏),与爪相应(形体,下同),与筋相应(官窍),与春相应(季节),与生长相应(五德),其情为喜、其志为意、其德为和、其化为荣、其用为升、其思为虑、其政为散、其令为风(与心智、情感有关的义项)。《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问题成为中国木文化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也是两千年来儒家文化(以孔孟为代表的伦理儒家和以朱熹为代表的经学儒家)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成为“文”与“质”的和谐统一问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