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据虚报过高原因?
老板想多要几个亿,让会计给弄出来几个亿。会计给弄了10个亿出来,老板很开心,给了会计一个亿,作为奖励。然后财务总监觉得会计多报了5个亿的账,把会计叫了过来,说:“哎呀,真没有想到会多报这么多,这样吧,你拿出3亿来给我,作为奖励!” 会计只好又拿出了3亿元,财务总监拿了钱很高兴,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董事长。 董事长一听,居然多报了7个亿,太了不起了,马上叫来总经理,对他说:“我们公司居然还赚了7个亿,太好了,你去把这7个亿提出来放在仓库里,要最坚固的仓库,我要亲眼看见这7个亿。” 总经理一听,好家伙,居然赚了7个亿,太高兴了。赶忙通知下面的人,准备这7个亿,要最结实、最大的仓库才能放得下。 然后总经理又把这一消息告诉给了销售部,告诉他们公司现在有钱了,可以买好多东西了,可以扩大再生产了,可以采购更多的原材料了等等。于是,整个公司一片欢腾,都高兴坏了,因为公司不仅免掉了所有的债务,还多了7个亿,以后还可以买更多的东西。
只有会计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这7亿元不是自己的资产,而是银行的贷款和利息,自己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去筹钱了,只好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拿钱出来补这个窟窿。
1、部分企业在一些指标上可能存在虚报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被实际审核的企业,其数据真实性更难保证。这些企业认为,报数越多,反映自身生产能力、资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就越强,为今后融资服务等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次报数提供一个相对较高的基数。
2、由于一些企业是通过当地基层统计部门进行报表,为了不影响本地区相关指标的排名,基层统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纵容,甚至“指导”企业多报数的问题,客观上为不实企业报数创造了条件。
3、企业虚报投资,是因为有些企业在获得项目审批之前,就已开始进行投资建设了,所以向咨询机构提供的实际完成投资要高于计划总投资。而一些企业没有取得项目审批,又迫切需要开展投资建设,这就出现了计划总投资小于实际完成投资的倒挂现象。
4、与企业报数不真实的问题相比,目前更应当警惕的是企业报了数,却无法进入市场交易。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担心提供数据后被追缴增值税。
5、国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使许多传统产业想搭上“新兴产业”的便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新兴产业”数据与实际偏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