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什么生肖?

富云凯富云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牛衣”是指“织布的机子”——这是《后汉书》里关于“牛衣对泣”的故事,讲述的是王章因为贫穷没有丝绸制作衣裳,只有用粗麻编织成的“牛衣”御寒。这个“牛衣”的“衣”是动词,做衣服的意思。 这个成语流传下来以后,人们经常用“牛衣对泣”来比喻贫苦人之间同情的泪水。比如杜甫的诗句“朋友集荒谷,牛衣夜不眠”(《羌村三首·其三》);唐代司空曙的诗句“白头吟处变沧海,万里归程独向洋。莫道乡关多异事,当年王章泣牛衣”(《春夕旅怀》);元代杨维桢的词句“记旧游、清夜悠悠,别梦依然如水。甚年来、憔悴损,天涯沦落,满腹哀情对谁诉。料今朝、也应憔悴。料明朝、应是人间暮岁。问几时、还我江南旧家,牛衣泪。”(《满庭芳·和沈南雄韵》) 虽然故事里的“牛衣”是粗陋的,但是在古代,“牛衣”可是非常值钱的。 因为古代纺织品的主要原料是棉花,而棉花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作物。宋朝以前,我国纺织业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蚕丝和苎麻。

宋朝时期,浙江绍兴上虞县发现了一种新品种棉花,产量和质量都特别好,被称为“浙棉”。由于绍兴地处长江以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十分适合种植棉花。于是江浙一带成为棉花的主产区之一。 从元明清到民国年间,长江流域的长江中游地区才逐渐成为棉花的产区和商品棉的重要集散地。在湖南湖北等地出现了“花户”和“纺花会”。当地人民用自产的棉花,织成布料称为“土棉”或“土绸”,远销海外。

由于古代丝绸纺织业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需要,蚕桑、丝染等手工业者获得了不错的收入,所以丝绸就成了高档消费品。用丝绸做的衣服就叫做“绡”。不过,用丝绸做的帽子却有一个俗名叫“牛屎帽”。 明代冯应京所著的《月令广义》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至若盛夏盛热,男子头发恒痒,搔之成绺。盖发中之油脂与汗相调和,为蚁螂虫所附食,故痒且污焉。惟女子长发,此患少减…然夏月仍须剃之,其法用篦刀如刮竹木之法,细细刮去。 至秋冬三季,则须用皂荚水洗之,先用皂角水浇沐,然后栉梳。虽冬日亦须常理,不可疏懈。否则积油不排,致生瘙痒,甚或痛肿,疮毒之类生焉。 至于冬月,须用绵纸糊罩头中,盖暖护之使不散,令常新鲜。若不罩者,风日侵凌,头发脱落,令头光秃。”

安玖勃安玖勃优质答主

老鼠。该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西汉王章,字仲卿,山东高平人。王章最初跟随博士弟子,学习《尚书》和《论语》,曾经多次为郡里的上宾,以品性端庄,通晓经书而闻名。后来几次升任做了京兆的学曹,因为多次直言言,遭到上司呵斥,愤怒而辞官离去。他的朋友苏林、杨匡劝他不要这样,王章说:“做小臣应当顺从阿谀,迎合取宠,至于弹劾举发,揭发暴露罪恶奸邪,这不是我自己心中所想做的。”王章回到乡里教授学生,会写文章的人很多到王章这里来,他以经术文辞向人教授,名声大震。后来被州里选为上计吏,王章赴京城。走到渭桥上,王章叹息道:“‘我王章难道要像牛身上这件破旧的衣物一样,被废弃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吗?’想到这里非常伤心,就写了《牛衣这篇辞》。”牛衣就是给牛御寒的覆盖物,牛衣对牛而言就如同衣服对人一样重要,但人们并不把牛衣看做什么宝贝。王章以此自况,把“牛衣”当作自己人生的象征,感慨人生如牛衣,有其时而无其用,其志难酬。

后来人们将“牛衣对泣”和“牛衣夜织”这两个典故合称“牛衣对泣”一成语,比喻因贫困而悲伤的情形,含有自哀自悯的意思。牛衣的本义是给牛御寒的覆盖物,因为这一典故,后来又有了“粗衣”、“破衣”、“寒酸”等说法。该成语典出的年代很早,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成为定型成语流传后世,人们对于牛身上的这层衣服并不重视,所以就用它来形容贫困的生活。用在这里也是借指贫穷困苦,自悲自怜的境遇。

牛衣对泣的“衣”,因为牛衣是粗布之类做的衣服,所以在生肖中我们考虑“布”的生肖也就是生肖鼠。所以该成语对应的生辰八字用神是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